不良供给制约师资质量供给水平

二、不良供给制约师资质量供给水平

同样以幼教师资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情况作为衡量师资结构质量水平的指标,全省幼教师资结构质量供给的变动状况见图2-5。

图2-5 D省幼教师资质量供给状况

通过图2-5可以看出,全省幼教师资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年间增长了20%,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比例基本稳定在65%上下,后者增速明显低于前者,截至2016年仍有分别近15%和1/3的教师未达专科学历和未经专业学习,学历指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但专业指标总体略低于全国水平,且改善的趋势并不明显。可见,该阶段D省幼教师资专业化整体水平与全国情况基本相似,师资供给质量总体不高。

具体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增加的教师虽然学历提升较快,但补充的多为非专业师资。结合前面针对学历层次的供给结构分析可以推断,符合要求的专业供给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专业院校毕业生有一定比例没有在毕业当年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新增部分中非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的占了相当比例,中职学前专业毕业生供给规模虽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一定数量。目前幼教师资来源是多元的,有专业院校培养的,也有非专业院校培养、通过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进入到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除有学历门槛的要求之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决定了只有经过专门化培养培训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才能更好地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从师资质量角度讲,幼教师资应当主要由专业院校培养的其他专业为补充,非专业的应当进行岗前专业培训。前面提到的曾经在幼教师资供给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中职学校,随着对幼教师资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中职自身生源质量的下降,其培养的毕业生难以胜任幼儿园教师岗位。因此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标准要求,不良供给造成了D省幼教师资供给质量水平偏低,同样反映出师资供给中存在结构性问题。

总的来看,D省幼教师资供需的数量矛盾6年间有所缓解,结构性矛盾却日渐突出。数量与质量的供给改善并不同步,供给增量是以牺牲教师专业化的代价为前提的。师资供给的数量矛盾、质量矛盾、结构矛盾相互叠加,互为影响,加之需求因素制约使幼教师资供需问题更加复杂。因此,D省幼教师资供需矛盾带有结构性、复杂性,不是单靠短期供需市场自我调节所能解决的。同时对D省的情况分析也可见全国一斑,全国其他地区同样经历了学前教育规模需求和质量需求快速提升阶段,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师资供给矛盾的结构性特征。受数据所限只能从宏观上描述和推断全国和全省幼教师资供需关系状况和供需问题的基本特征。质量供给仅涉及了对结构质量的分析,要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做全面深入分析,还需要从微观角度提供更多的详尽数据,补充过程质量分析,引入需求方的视角。为此,本书对D省幼儿园和2017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详尽的抽样调查,同时进行了相关访谈,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对D省幼教师资供给问题进行全面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利找寻问题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