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府统筹的供需预警机制
在进行幼教师资市场供需预测的同时,还应当完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供需预警机制,以防止出现幼教师资供需的“市场失灵”,导致有效供给不足或无效供给。
1.师资供需预警的必要性
受院校培养的周期性与需求侧政策的复杂性影响,幼教师资供需平衡只是相对的。往往会出现师资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幼教师资队伍的质量。目前总体上看,规模供给和质量供给依然不足,结构供给问题尤为突出,但是局部的相对过剩也不能忽视。从对D省专业院校毕业生规模与实际补充的幼教师资规模的比较看,相对供过于求的现象已经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测算规模需求量大但实际吸纳能力不强。因此应当重视在供需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做到提前防范,及时化解,降低损失。
2.师资需求预警机制的核心
核心在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调控的重点在于统筹幼教师资供需两端政策,处理好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平衡。当师资需求矛盾突出的时候,可以对师资需求的学历、资格、专业等条件做适当的调整,通过建专业人才“蓄水池”和加强入职岗前培训等措施,稳定师资供给的规模和质量。同时稳步推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政策的落实,不断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从根本上逐步释放出师资的有效需求,使教师待遇的改善与供给质量的提高能够做到相对同步。
3.预警机制的程序
(1)建立校地协调机制
在校地共建的平台上成立师资供需的专门协调组织,负责每半年或一年对辖区幼教师资供需状况进行分析,校地双方在预测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师资供需矛盾或波动状况,共同及时启动预警机制。
(2)有的放矢地化解供需矛盾
按照合作分工,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协调需求政策,院校负责启动机动供给机制。在双方精心合作下,有效地化解幼教师资供需矛盾。
(3)做好事后评估
应当确保幼教师资队伍的质量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注重经过事后评估采取持续措施。省级部门应当根据预警的程度和必要性及时评估并调整师资供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