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结构与需求结构错位现象较严重

二、层次结构与需求结构错位现象较严重

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属于一种纵向结构。因不同的办学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办学水平或学术层次,所以称水平结构,一般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人才的层次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决定的,合理的层次结构应与各行业、各部门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本专科以及研究生层次的在校人数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从幼教师资供给层次而言,现实状况涵盖了从中专职专层次一直到博士层次,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D省幼教师资的供给主要有中职、高职高专、本科三个层次。从幼教师资供给体系而言,不同层次的培养规格不同,各层次间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要求从纵向上看各有特色,从横向上看有所分工。其中专科层次应办出特色和水平,不应成为本科的压缩版,应更加突出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表4-1 全省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统计表(2010—2017)

注:数据来源于对全省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调查,其中高起点专科的数据来自《D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的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数减去五年制专科的毕业生数,仅有四年数据。

D省学前专业学历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有同样的特点,存在主层次不突出的问题,专科层次尤其是应承担规模供给任务的师范专科院校的办学规模满足不了师资需求。不同之处还在于培养层次错位,院校层次定位的内驱动力与服务幼儿教育需要南辕北辙。具体而言,受利益驱动各院校争相提升学历层次,本科院校热衷于办研究生层次,减少专科层次办学规模,高中起点专科层次的规模呈递减趋势(见表4-1),如下文案例中的W学院和Q大学;各层次间没有办出自身的特色,本科层次在就业中没有特别的优势(前面的需求方评价分析);需求方评价较高的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在专科中所占比重不足(平均不足30%),相比而言中职对口升入专科占了相当的比例(见表4-2);职业中专层次依然有较大规模(见图2-4),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应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因而导致师资供给层次结构严重不合理,不仅影响到幼教师资的结构质量,也影响到师资供给规模,为幼教师资低质量供给埋下隐患。

表4-2 全省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统计表

(续表)

注:数据来源于对全省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调查。

案例1

前面提及的W学院,在W师范学校整体并入W学院之后不久便取消了初中后五年制专科招生,高中起点专科规模并没有同时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层次提升的同时,却与幼儿教育发展需要渐行渐远。

案例2

Q大学师范学院本科自2014年至2017年招生数分别为80人、75人、41人、40人,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自201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访谈了解,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比较紧张,无法满足过多的教学任务。

案例3

为数不多的两所师范专科学校J、Z的毕业生在经过一段时间扩大规模后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4-3。

表4-3 两所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统计表

(续表)

注:数据来源于对全省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