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幼教师资优先的投入保障机制
幼教师资供给能够引领师资需求,促进幼儿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投入保障机制。师范类专业办学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自身难以完全通过市场筹措发展资金。
一是确保师资培养培训专门经费。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增加幼儿教育办学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的比例。省级应当制定具体标准,使幼儿教育经费中有足够的专门用于师资培养培训的经费。二是省级应优化经费拨付结构。加大生均公用经费在高等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重,除保障必要的专项经费外,尽可能给院校自主支配经费的权力。应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其他专业,在保证现有各项投入的基础上确保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经费。三是提高教育经费专项的有效性。针对幼教师资供给中的薄弱环节应设置专项经费给予支持,采取院校与地方联合申报、专家评审、共同实施、第三方评估的市场机制,重视专项的实施效益,调动院校和地方共同参与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他非针对供给薄弱环节的专项应当从严控制。四是保证实践基地的经费投入。校地双方均应按照省级政策要求加大对实践基地的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指导教师水平,省级定期进行实践基地的专门评估,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和支持。五是实行投入与绩效挂钩。绩效拨款制[10]源自德国,它是以产出为导向、以绩效指标为基础的拨款模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从而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并使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对提升德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德国大学追赶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过积极贡献。借鉴和引入绩效拨款制有助于我们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主导的拨款方式,从注重“花钱本身”转移到注重“花钱结果”。
【注释】
[1]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5.
[2]顾建民.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9-60.
[3]李进才.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词语释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129.
[4]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影响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12):101-109.
[5]邢海燕.第三方教育评价的内涵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8,29(03):3-9.
[6]佟林杰,孟卫东.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03):25-28.
[7]易培强.教育消费需求与供给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06):93-100.
[8]张小河,袁连生.教育经济研究的新进展——《教师供给经济学》一书简介[J].教育与经济,1986(01):47-48.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8.
[10]周强,等.绩效拨款制——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化[J].教育探索,2016(06):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