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给“危机”
2025年08月11日
(一)人才供给“危机”
从幼儿师范教育角度看,人才供给规模和质量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对幼教师资的需求:专业生源质量总体不高,课程体系陈旧,实践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专业能力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素质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要求有距离。[5]再从整个师范教育来看,教师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表现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依然存在幼教师资的“刚需”。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对照,相当多的师范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许多非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未经专门培训的情况下选择了到幼儿园工作。从教育大环境来看,师范教育的开放化没有吸引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实质参与,却导致了大量包括中职在内的非师范类院校出于自身需要而涌入学前教育专业市场,造成了大量低端人才供给,甚至是无效供给,给幼儿园发展带来了长期隐患。最后从社会用人的角度看,东西部、城乡、不同举办性质的幼儿园之间的人才供给落差较大,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人才供给问题突出,两极分化呈扩大趋势,对我国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十分不利,可以说与国家为学前教育规划的蓝图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这些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学者们分析了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认为教师教育现实需求与供给存在严重“错位”,教师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对接,“教师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朱旭东认为,提升质量是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应以此为出发点,用改革的办法进行教师教育的结构调整,矫正教师教育主体要素的配置扭曲,以扩大教师教育机构的有效供给。[6]综合来看,幼教师资人才供给的危机已经凸显,其供给规模不足与师范教育的结构性失衡有关,质量供给状况则与其他类教师供给有共同的问题表现,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