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与访谈,对需求方反映的人才培养中的综合评价、课程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新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1.综合评价总体肯定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新教师和师范生对所在的专业院校专业培养的整体评价有共同之处,大多为正面评价,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新教师认为“很满意”的比例较师范生的低15%,认为“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高于师范生5%;在分析学校需要改善的突出地方时,两者有高度的认同,主要选项排序由高到低为“见习实习”“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其中“见习实习”尤为显著,另外对“师资数量”“办学设施”“师资水平”也有一定比例的选择,“师资数量”略高于“师资水平”(具体见图2-6);师范生的“很满意”评价中,最高的是五年制高专生(67.47%),其次是对口高职生(54.49%),高中后高专生(54.45%),高中后高职生(49.21%),最低为本科生(24.74%)。
图2-6 新教师、师范生对院校专业培养的综合评价
从园长角度看,对引进的新教师的满意度评价,相比以上两者对院校的综合评价满意度要低得多。具体而言,本科生与五年制大专生相比并没有什么突出优势;有近一半的新教师半年内基本适应不了教师岗位要求;认为全部需要和大部分需要参加全面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的占了82.7%,见图2-7。
图2-7 园长对新教师的评价
以上数据可见,从师范生到新教师,再到园长,随着对学习工作体会的加深和评价视角的扩大,对院校专业培养的综合评价越趋于理性客观,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院校的满意度评价不尽相同。
2.课程教学存在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
课程设置方面,新教师和师范生认为在校期间幼儿教育各门教法课(领域)能开齐开足的分别占54.1%和55%。新教师认为今后院校还需要加强的课程有:专业能力课程、艺术通识和艺术技能技巧课程、教师专业态度情感修养课程。在经过了1~3年的工作实践后,新教师认为院校应当加强的课程基本上属于直接服务于实践类的课程。园长们认为新教师上岗前最需要培训的内容,排前五位的有“一日常规的落实”“集体教育活动组织”“区域活动组织指导”“与家长交流”“观察儿童”。在回答“认为院校的课程内容与幼儿教育实践之间的不适应状况是否十分明显?”时,新教师和师范生分别有70%和65%的倾向于认同。在回答“感觉在校期间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学科间的状况”时,新教师和师范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建构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各科之间融会贯通”,认为“部分科目之间相互联系”分别占35.2%和36.2%、对各科间联系持否定态度的占16%和17%,观点比较一致。在回答“在各门专业课学习中,进行儿童实际问题分析的机会和学习效果如何?”问题时,新教师和师范生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很好的仅占38.3%和35.2%,持否定评价的占18.6%和22.4%,见图2-8。
教学方式方面,在“您建议专业院校今后应当加强哪些教学方式?(多选题)”的选项中,新教师和师范生选择的前五位及排序是完全一致的,分别是“见习实习与活动现场观摩”“说课训练与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舞台表演和技能”,表明实践性学习环节是院校普遍应当加强的,见图2-8。
教学评价方面,在认为“今后专业院校在改进专业教学评价时,哪些问题应着重解决?”的多选项中,新教师和师范生选择的前三位及排序也是完全一致的,分别是“模拟课、表演等表现性考核方式做不到人人有效落实”“问题设计缺乏情境性,没有突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单纯强调书本上知识点的记忆的考查”,见图2-9。
3.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足
就校外实践教学总体而言,仍有20.3%的师范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建立固定校外实习基地。新教师和师范生认为在校期间到幼儿园实习时间累计未达到1个学期的分别占56%和66%;认为学校完全能够做到统一安排实习园且安排指导教师经常指导的仅有37.8%和45.6%。
见习安排方面,新教师和师范生对见习安排的看法,表明能做到“主要专业课都及时安排相应的见习”的比例不高,存在见习与实习结合进行,甚至有未安排见习的情况,见图2-9。
图2-8 新教师和师范生对院校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图2-9 新教师和师范生对院校改进教学评价和见习安排的评价
实习安排方面,师范生在“所在学校怎样安排实习的时间”和“认为哪种实习安排方式最有效”两个问题上(选项是相同的),对“分段安排在各个学年,每学年都有”的选择比例最高,且对后一个问题的同样回答所占比例要高出15%,表明现有学校的实习工作倾向于这种方式,尽管为师范生所认可,但同时师范生对这种安排方式还有更多的期待。也有高达63.6%的新教师认为这种安排最有效,见图2-10。
图2-10 新教师、师范生对实习安排的看法
实习管理方面,对于“在实习期间,您认为受益最大的指导来自哪里?”,新教师和师范生认为是“所在班级幼儿园教师”的,均明显高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此称谓为区别在幼儿园指导实习的专业教师)和“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三方认为所在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仅停留在事务管理上均有较高的认同。园长从重视程度、指导水平、专业指导、实习目标四个方面对培养院校实习工作进行的评价,可以看出总体上分歧较大,完全肯定的情况未占优势,实习指导水平有待加强,效果有待提高,见图2-11。
图2-11 需求三方对院校实习工作的评价
4.专业发展方面能力欠缺最为突出
关于新教师前三年最缺乏的知识与技能,园长们与新教师的看法总的来看有共同之处,但也略有不同。选择比较集中排前五位的选项中,园长选择的有“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幼儿保育教育知识”;新教师选择的有“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幼儿发展知识”“反思与发展能力”。相比而言,园长更加重视幼儿园常规要求,新教师比较侧重的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园长看重的“幼儿保育教育知识”比新教师的高出13%;园长选择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比新教师的高出20%。共同之处均是重视了实践性知识与能力,选择“通识性知识”的园长和新教师仅有11%和20.1%,见图2-12。
图2-12 园长和新教师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评价
关于新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园长和新教师认为新教师“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一般”“比较欠缺”“非常欠缺”的分别有27%和17.2%,认为能力非常强的园长比新教师低10%。园长和新教师对新教师“主动发现有价值的专业问题并提出研讨”,认为比较被动的分别占30%和6%,认为积极主动的园长比新教师低20%。园长和新教师认为新教师能够“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主动查找资料做专门的研究”的分别只有28.7%和41%,相差12%,两者选择“请教他人”的分别占58.5%和56.2%,比较接近,反映了新教师的学习与反思能力有待提升,同时也可以感觉到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要比园长对自己的评价高,见图2-12。
图2-13 园长对校、园合作培养的看法
5.合作培养面临诸多困难
对院校-园所双方合作现状评价中,认为“院校经常就幼儿园教师培养问题征求幼儿园的意见,并调整培养方案”的有10%的负面评价,另有25%的认为基本符合。认为“所在园对实习工作有能力指导,效果较好”的肯定性评价占大多数,其中有20.3%认为基本符合。认为幼儿园配合院校实习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幼儿园教师的数量不足的占32.9%,院校与幼儿园衔接不够的占24.1%,幼儿园工作任务繁杂的占19.4%,幼儿园教师指导水平不足的占12.6%,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的占10.9%。认为目前幼儿园教师需求与供给矛盾的主要表现中,供给数量与质量均不能满足要求的占52.8%,主要是供给数量不足的占20.1%,需求受到制约的占11.3%,供给质量不足的占10.1%,见图2-13。
对幼儿园和院校合作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看法,高达9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合作,56.9%的认为这是双方共同的职责,幼儿园应开放全部资源。87.7%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合作培养中有责任,应发挥关键引导作用(见图2-13)。作用主要应表现为提供经费、提供专业人员指导实习生占70%多,制订标准、考核监督的占40%多,对胜任实习的幼儿园给予奖励的占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