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验论观点——即认为经验得自重复观察的学习过程的观点——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偏见体系,它总是抵制批判性检查,也常常憎恨批判性检查。这个偏见体系流传甚广,已经成为“常识”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可以视其为一个故做博学、有点造作的哲学体系,因为还有许多迹象表明,人们常常也会在试错法的意义上使用“经验”和“从经验中学习”这些表达:一种非常普遍的观点就是,“从经验中学习”意味着“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而非“通过死记硬背进行学习”或“通过观察的联想学习”,更遑论“通过感觉数据进行学习”了)。正如王尔德[Oscar Wilde]所言:“经验是每个人给其错误所起的名字。”[29]

简而言之,“经验”这个词语实际上日常的、通常的或普遍的用法蕴涵着某种与我自己的理论类似的理论,至于我的理论,在《逻辑》和其他著作中有着详尽的说明。[30]根据这个理论,经验不应被视为某种终极的“知识来源”,相反,它是我们每个人通过试错所获得的种种可误的期望或预期所组成的体系。但是,我提及“经验”的上述常见用法或是词源学,并不是打算佐证我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样的用法常常也是高度误导性的(虽说如果没有非常好的理由的话,我们不应当脱离常识——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我的目的是想指出,当普通语言学的分析者们被其归纳主义哲学——经验是一种知识来源——所误导,假定了“归纳过程”的存在时,其论点也就自身难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