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护 理

04 心 理 护 理

从1.5~2岁起,人的嫉妒心理就开始有了明显且具体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此阶段孩子的嫉妒心理的纠正。

起初,孩子的嫉妒大多与母亲有关。生活中,我们常可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妈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时,孩子就会以攻击的形式对别的孩子发泄嫉妒。

在幼儿园里,宝宝也会因为跟小朋友争夺老师的宠爱,而表现出争风吃醋,比如老师夸奖别的小朋友,心存嫉妒的宝宝会大声喊叫:“我也会啊!”等等,这样的例子在家庭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大人在非常嫉妒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所以应该积极地帮助此期的小宝宝摒弃这一不良的嫉妒心理。

首先,要了解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一般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受大人的影响,有些大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另外,有的家长喜欢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个小朋友,使孩子以为家长喜欢别的小朋友而不爱自己,由不服气而产生嫉妒;也有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再有,家长比较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纠正孩子嫉妒的一些具体方法还有:建立良好的环境,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并要正确评价孩子,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或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继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导致嫉妒的产生,所以大人应该适当地指出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以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此外,还要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会对比他强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父母应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在真诚友好的帮助下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也可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点,又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就会真正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另外,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到积极的方向。

如果大人真能从这些方面进行引导,相信一定可以纠正孩子的这一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从而让孩子的心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