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认知能力的培养

事物认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概念、理论等,这对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以后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很重要意义。在这里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引导:

认识图形

即便是年龄小、语言认知发展尚未完善的孩子,大人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各种形状加入日常对话中。例如:圆形的球、方形的饼干等等。只要大人稍加注意,就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记住这些形状。

认识色彩

此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认识几种颜色了,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家长们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宝宝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平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语言结合情境来让孩子学习认识红色,比如大人拿起一个红苹果告诉孩子:“红红的苹果,真好吃。”也可以指着红色的花说:“红红的花朵。”看着小兔子的眼睛说:“小兔的眼睛红红的。”等等。正所谓耳熟能详,通过家长语言的不断熏陶,孩子会慢慢地接受这个“红”的概念,一定会认识红色。也可以利用此方法让孩子认识其他的颜色。另外,也可以带孩子走出户外,看看外面的世界什么颜色?如田野、小草什么颜色?禾苗什么颜色?麦子什么颜色?……在公园,花儿什么颜色?树木什么颜色?小亭子什么颜色?……在街头,橱窗什么颜色?霓虹灯什么颜色?等等。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绚丽的色彩等待着孩子去发掘,去感受,家长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拼图

在稍厚的纸板上画一些图案或用现成的画片,如苹果、兔子、人的头像等,先切割成两半,让孩子把两半拼到一起,以恢复原来图形。以后切割成3块、4块等,以把碎块拼起来。

准备一些彩色图片(月历、杂志、风景明信片等),胶水,剪刀,硬板纸。将图片贴在硬板纸上,涂胶水时要均匀,否则拼板就做不好。将贴好的图片剪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碎片的多少应视孩子的年龄、能力而定,如在1岁左右,为2~3块,在2岁左右可以分成4~5块,随后将碎片混在一起,然后请孩子将这些碎片再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片。

寻找相同的物品

准备2套完全相同的物品,每套3~4件,有孩子熟悉的,也有孩子不熟悉的。一套放在桌子上,一套放在袋子里。让孩子从袋子里摸出一个,把它和桌子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放对了给予肯定,放错了帮他纠正过来,并说明为什么错了。放完后和孩子一起说说各个物品的特点、用途等。

认识早、晚

早上宝宝起床,给宝宝穿衣时说:“宝宝,早上好”。并教会宝宝回应妈妈:“早上好。”打开窗户,问宝宝介绍:“早上天亮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花儿姐姐迎风摇摆。”让宝宝享受新鲜空气。带宝宝到时钟前,告诉宝宝现在是早上×点钟。

到了晚上,带宝宝到窗前,让宝宝观察,告诉宝宝:“现在是晚上,太阳公公累了一天下班了,外面黑乎乎的”。带宝宝到时钟前,告诉宝宝:“现在是晚上×点钟,是我们睡觉的时间了”。宝宝晚上睡觉时,引导宝宝学说:“晚安”。此活动可每天进行一次,让宝宝多练习、巩固。

可能这些游戏对于宝宝来说比较抽象,可是只要大人进行训练,宝宝是很有可能接受这些游戏,并从中学习到一些新概念以及一些知识、技巧等,这对以后的生活、发展、学习等都可起到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