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的操作程序:计划—实施—观察—修改。首先拟定第一步行动计划方案,包括课程实施的背景思考、意义分析、目标定位、方法确定和操作步骤设计。然后依据计划开展我校生命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以及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意识、生存技能、身份认同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在了解我校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并形成调查报告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目标模式”研究设计。通过分析和总结聋校初中阶段生命课程对象的特征、价值、定位、内涵、原则和方法,提出从课程即学科教学及教材、课程即活动和经验、课程即影响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中非制度侧面、建设聋生个别化教育课程等方面设计和开发我校初中阶段聋生省教育课程的构想。因此,为了《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顺利开展,我们在总课题的基础上设置五个子课题,全方位建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这五个子课题分别是: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学科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研究,聋校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实践研究,聋校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讲座、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研究,聋校开展生命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聋生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化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途径开发和设计我校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记录、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梳理,思考计划的完成情况,同时根据完成情况积极调整计划和操作步骤,积极实施研究,螺旋上升,使研究更加合理、可行、科学。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及生命教育分析研究,对生命、生命教育、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访谈法
访谈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这是由教育的对象——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本研究运用访谈法,目的是通过和教师、学生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校生命教育开展的情况,以便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更科学的教育对策。
(四)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命意识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五)个案研究法
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对学校、一个班级或一个人以及一个事件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六)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经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常规化。
我校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开发聋校生命教育课程内涵及资源,辅之以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了解聋生生命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