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的方式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和结果性的评价。过程性的评价贯穿整个课题始终,该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课程进行中的问题。结果性的评价一般是在课程实施结束后,是对它是否最终达到了预期目标而做出的评价。聋校生命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在开发和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从开发实施阶段做出及时评价以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之处。同时,我们也需要结果性评价检测所预期的课程效果是否和目标假设一致,为下一步工作推行提供依据。因此,对初中阶段聋生教育课程评价包括四个方面:
(一)对课程目标的评价
主要看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本次课题研究设置的课程目标与国家和教育部颁布的文件精神契合,紧扣聋校2016年出台的聋校新课程目标;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主要从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情感体验四个方面考虑,符合初中阶段聋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本课程主要从充分对聋校生命教育现状以及对聋生身心特点的调查基础上开展,并取得包括教务处、德育处、后勤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可行性得到了保障。
(二)对课程内容选择的组织的评价
主要从所选择课程内容是否和课程目标一致以及生命教育课程中不同形式课程的内部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来评价。本次课程的目标选择符合我们的课程目标。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课程形式,我们每个主题的选择都符合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主题里面的内容都自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具备系统性和连贯性。本课题研究中生命教育课程涉及生命教育学科教学、学科生命教育渗透、个别化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并不是独立的,它们通过某个特定的生命教育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职业教育”为例,我们在《看见花开》九年级下册设置《“划”美好人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世界(职业种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求职技巧和风险,以此帮助聋生建立职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我们在个别化教育课程中设计了聋生职业规划生涯规划个别化教育课程(IEP),包含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测评系统、职业个别化教育课程及支持系统、职业生涯个别化教育课程实施的评估方法;我们在学科渗透中同样做了有关职业方面知识的渗透,如在《乐业与敬业》一课中渗透职业道德的生命知识点;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研究中,我们结合学校德育处的工作,组织学生参观工业园区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职业世界,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不同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了一个合理、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课程体系。对于课程内容组织的安排,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判断组织课程实施的时间上是否合理。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我们安排每周一节课,在学科渗透上,我们安排每个学科至少有两次课的生命教育渗透;在个别化教育课程实施上,我们要求每个学期评估一次;专题讲座和主题活动是每个学期两次。
(三)对课程实施评价
主要是根据该课程在实施后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针对学科教学设计了教学评价标准,以及主题活动的评价标准。
(四)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对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依据在课程结束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同时结合师生对生命教育课程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对课程效果进行总体评价。
在整合“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学科教学校本教材开发”“聋生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化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聋校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实践研究”“聋校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讲座、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研究”“和润”生命教育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研究五个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聋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质量体系及评价方法。根据这个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每年检测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见表1-9、1-10、1-11、1-12。
表1-9 生命教育学科教学教学评价表

续表1-9

表1-10 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学生的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评价采用等级制;等级及分值的转换:A(6分)、B(5分)、C(3分)、D(2分)
表1-11 教师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课评价方法

评价说明:
1.对活动起源的分析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进行;
2.了解起源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座谈、访问、观察等)、文献资料查阅、心理测量报告、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等方法。
表1-12 聋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及质量评价表

续表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