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亮点

一、研究亮点

(一)生命教育课程内涵丰满。

本课题从2013年规划到结题历经了五年,而当初规划是三年完成课题研究。我们在整个研究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对开展科研课题认识不足,对课程理解不到位,把生命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师人员变动,这些为我们的研究设置了重重障碍。犹记得开题时,课题组请来的专家林盛青老师严厉地指出,课题开题了,作为课题负责人的心中还没有对课题内容有个框架,这样怎么去开展研究。对于专家提出来的意见,课题组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虽然茫然,但我们思考和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可以说整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随着我们对课题、课程和生命教育的认而识逐渐丰满起来。

课题之初,我们把生命教育课程仅仅理解为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材就够了。随着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熟,我们也在不断拓展生命教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在研究的中期,我们结合学校已开展的教育教学和活动,设计和研发了生命教育活动、经验课堂、隐形课堂和个别化教育课堂。我们的尝试是大胆的,事实证明也是成功的。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不断思考,这也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法的精髓和这次研究的亮点和经验。虽然我们为止推迟了两年结题,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做课题不是为了做而做,一定要通过做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成长、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教育理念创新:文化育人,为学生生命铸魂

本课程注重青少年文化和成人文化的融合。课堂的主导是成年人,这一定会反映成年人的意志,假如一味强调成人文化,这种课程会让学生感觉到陌生和不喜欢。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时,融合青少年和成人文化。首先课程内容选择上尊重、体现青少年文化,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愁和愿望,使学生感受到这是青少年文化和成人文化的对话而不是成年人文化的独白。同时,本课程将聋人文化与主流文化相融合,让学生感受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就是他们的生命写照。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开发了聋人文化课堂,如《聋与聋人》《聋人特殊礼仪》《聋人艺术》等,帮助聋生身份认同,找到自己的归属,建立自信,从而促进他们适应社会。

(三)教学模式创新:体验式课程,为学生生命奠基

在传统的课堂与教学中,生命教育缺乏个性体验,很难影响人的行为。我们通过“体验—表达—理解”的生命课堂教学模式解决这一难题。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主动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课堂上的表达是交流、合作、讨论的过程。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把内心的体验展现在他人面前。课堂上通过学生间不同思路的交流,获得不同生命感受,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不同生命、理解不同人对生活意义的把握,在各种冲突中,不断产生新的理解,达成“视野”融合。

(四)创新教材,突围“无教材可用”的困境

我们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看见花开》处处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它与聋生惺惺相惜,用充满生命质感的文字表达和塑造无声世界的生命;同时,它还是生活的映射,文字和文字相互碰撞着生活的气息,书中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那些透彻心扉的道理,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爱不释手。它是一本对学生具有长远指导价值的迷人的“可爱、可亲、可读”的教材和学生读本。研究证明我们设计开发的《聋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使用手册能够帮助聋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和职业倾向,帮助学生一步步达成职业目标,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五)课程定位创新,彰显我校办学特色

我校一直以最大程度挖掘聋生潜能,促进他们与社会融合,为其终生幸福奠基为己任,倡导“和合”文化成为我校的办学品牌。本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无不强调聋生与自我的和谐、聋生与家庭的和谐、聋生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使得课程彰显的生命理念和我校的办学文化水乳交融,共同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同时,我们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是根据我们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设计的。例如针对我校学生由于住校而对外界充满好奇而设计了《外面世界很精彩》,引导学生评估自己和学校外环境各种因素,从而能够理性对待这种好奇心;针对聋生缺乏职业意识,我们设计了《“划”出美好人生》,引导学生探索职业世界,为将来职业生活做好准备;针对聋生消费无计划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理财让生活更从容》,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消费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