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研究过程

八、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择了秦娅、李凤莲、杨涛、安山、杨世龙5个学生作为被试。五个学生各具特点,每个学生代表着一部分聋生群体。

秦娅,女,2014年处于高一年级。她习认真,刻苦,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即考取大学

李凤莲,女,2014年处于初三学习阶段。她文科非常好,舞蹈才艺出众,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即成为聋人舞蹈家。

安山,男,2014年处于初二学习阶段。他学习认真,但思维能力较差,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下,没有职业技能特长,没有明确目标。

杨涛,男,2014年处于初一学习阶段。他文化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下,思维能力较差,但非常热衷于傩文化雕刻。

杨世龙,男,2014年处于六年级学习阶段(16岁)。他思维能力强,成绩在班上处于上游,书法方面才能突出,但学习不够踏实,目标是初中毕业当大老板赚钱。

本研究以5个同学为主中心,以自我调查、家庭调查以及职业倾向测查的进行为中心问卷编制好的问卷,在初中阶段对所有学生进行试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再对量表进行修改,在反复订正、修稿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我校初中阶段聋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测评系统。

针对这5位学生的情况,课题组进行了个别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的探索。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长远、中期及近期目标,以及实现途径、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及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支持系统,探索出聋生职业规划的个别化教育课程。这个阶段的特色强调了个别化及多方人员参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目标的制定需要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的参与,个别化课程资源的制定也需要家长、科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的参与。个别化课程支持系统包括学校领导、学校后勤部分,他们为个别化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个别化教育课程以及职业规划都要求对课程和规划情况进行评量,以及目标的调整。因此,从2015年开始到2018年,课题组对这5个学生进行每学期一次,共六次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估,并探索出了聋生职业规划个别化教育课程实施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