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的内涵
我校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旨在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生命教育课为载体,探索聋生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开展模式。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挖掘初中阶段聋生生命教育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即教材
首先本研究从狭义课程的角度把生命教育课程定义为聋生生命教育学科,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生命知识这一基点上,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因此本研究中编制一套符合初中阶段聋生发展特点、以知识体系为基点的生命教育学科教材,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同时,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进行富有学科特色的生命教育学科渗透教学。
(二)课程即活动和经验
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此,在设置生命课堂的同时,本研究还把开发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和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作为聋生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三)课程即影响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侧面
建设校园文化形态中隐形的生命教育课堂也是聋校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命教育,这种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生命教育更全面、持久的展开,有利于生命教育在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四)建设聋生个别化教育课程
生命个体存在共性和多样性,聋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是多方面的,个别差异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教学中怎样实施个别化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持久和现实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开发聋生生命教育的个别化教育课程助力聋生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