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 议
两年研究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整个课题研究推行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自身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改进的事项
(1)聋生情绪测量前测和后测的问卷不一样,有可能是因为聋生对问卷的学习而导致前测后测呈显著差异现象;
(2)直观化教学手段挖掘不够;
(3)校本教材配图不精美。
(二)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聋生情绪教育教学理念
情绪是聋生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合理表达情绪是衡量聋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聋生来讲,运用情绪调节策略,合理地调控情绪能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展对聋生情绪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学校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聋生认识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2.选择易学易懂的聋生情绪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聋生情绪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本研究我们以具体情绪为突破口,我们选择的十种目标情绪是初中阶段聋生常遭遇到的情绪,依据其实际学习能力、生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系统地学习与全面地梳理和掌握“理解—表达—调节”直观化情绪课的知识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逻辑重新组织所教内容,让知识之间先后相继的内在联系呈现出来,让聋生知晓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降低聋生学习的难度,提升聋生掌握知识的获得感和胜任感。教师将所教的情绪方面知识和技巧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丰富的感性经验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情绪教学内容,让知识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教师还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地再现各类事物及其现象、情景的过程,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易懂。
3.采用“理解—表达—调节”情绪三部曲教学
较之身体的残障带来的不便,让聋生更难适应社会的是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系统的发育迟滞。语言障碍使得聋生的情绪体验及表达具有独有特点:有体验,但不知道这种体验是情绪;有体验,知道是情绪,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情绪;情绪的表达形式单一。很多情绪被聋生在生活中那么真实地经历过、鲜活地体验过,但是它没在聋生的语言系统中编码,因而不被理解,也就失去了情绪情感作为社交符号的意义。这是聋生情绪发展的第一个特点,部分聋生情商就停留在这个阶段。有些聋生能够感知自己当下的情绪体验,甚至他们自己可以辨别所经历的情绪体验的好坏,但是他们无法用语言去准确描述自己丰富的内心体验。有些聋生不愿意和外界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这种做法阻断了他和外界一种有效的交流途径,不利于聋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大部分聋生情绪能力停留在这个阶段。聋生情绪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情绪表达形式单一,比如“生气”这种情绪,聋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体验得到,很多时候他们通过与人发生争执甚至打架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妨碍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情绪理解和合理表达情绪是情绪能力成熟的标志。较普通学生来说,情绪体验的觉察、情绪理解能力差和不合理的情绪表达是聋生情绪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聋生以上的情绪能力发展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情绪,这是聋生情绪管理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老师需要创设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聋生情绪管理的第二步;帮助学生认识到所有的情绪都是珍贵的,让学生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是聋生情绪管理教育的最终价值所在。
4.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看见情绪
针对聋生听觉障碍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和语言发展上的滞后性,使得他们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处于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特点[2]。因此,根据聋生这一认知特点,实施情绪的直观教学,让聋生通过眼睛触碰内心情绪,提高情绪命名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情绪,为聋生情绪管理打好基础。
指根据聋生认知的直观性特点,我们可以在情绪教育中以直接直观如创情景剧角色扮演,间接直观如挂图、模型、板画、幻灯、电影、微课、录像等形式和语言文字的直观三种方式逼真的描绘来激发起聋生的对情绪的感性认知,获得生动的表象,帮助学生对情绪命名,形成情绪概念,促使聋生对情绪进行认识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为合理地管理情绪打好基础。
角色扮演是直接直观最常用的方法,它也是聋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景创设的情绪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聋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片段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直接体验我们教学的目标情绪。以嫉妒情绪体验为例,我们可以做如下情景创设:
我和小莲从小学就是同学,初中一起来到新学校,她处处比我优秀,老师都喜欢她,我心里既羡慕又厌恶,想方设法不去想这个事,可是发现好难,搞得我这几天睡觉都没睡好,脾气很大。后来,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偷偷在新同学面前说她坏话。有一天,她哭着问老师我为什么说她的坏话。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直接感受嫉妒情绪。我们还可以通过挂图、模型、板画、幻灯、电影、微课、录像等形式进行间接直观教学,如提供给学生《少年派》以下片段:
在校晚会的时候,因为林妙妙拿了第一,小琪拿了第二名,小琪故意疏远妙妙,之后的小琪因为嫉妒,让妙妙穿上难看的衣服,害她被同学们笑话,后来更是故意让同学们疏远、孤立林妙妙。
以上剧情,在聋生之间时有发生,在情绪教学中,可以把这段影视片段作为间接直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嫉妒,在嫉妒的情绪驱使下,可能会产生哪些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嫉妒”是聋生最常经历的一种情绪,每种情绪的发生都会有独特身体反应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文字直观的方法教会学生在“嫉妒”时观察身体的变化。例如“嫉妒”的时候,身体的反应有:眼睛斜视;喘息的声音变大;咬紧牙关;有时候也握紧拳头;眉毛紧缩;偶尔也会流眼泪[3]。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文字意思扮演嫉妒的样子,直接体验嫉妒的情绪。
情绪教育之于聋生至关重要,以直接直观、间接直观、文字直观为主要手段,直观教学让聋生情绪教学事半功倍。
5.让聋生“说出”情绪
让聋生“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是促进聋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情绪健康教育中,创设出一定场景,引导和鼓励聋生在当下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这也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拓展了聋生对词语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心灵。“‘说’出你的情绪情感”是情绪健康教育与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能力有机结合的尝试,经过我两年的努力,效果比较明显。在遣词造句及写作时,学生会写些自己的内心感受,给自己的语言注入了灵魂和生命力量。同时,学生会经常捧着书问我一些关于情绪情感方面的词汇,虽然很多时候他们还是显得懵懂无知,但我感到非常欣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剩下的事情就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声”情并茂地解答了。同时,通过“说”出你的情绪情感的方式让滞留在学生体内的情绪能量自然流露,学生学会情绪的合理表达,从而能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聋校老师要把这些做好,不但需要自己是个老师,还需要自己能成为好演员、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和一个不错的导演来完成聋生教育中一幕幕的情景剧。教育不在一朝一夕,它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这样一群特殊教育对象时。
总之,聋校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有着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本研究只是从初中阶段聋生角度出发,对聋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做了一次尝试和探索。它也是我校教师课程改革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学生整体生命质量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但是研究也还存在着不足和需待完善的地方。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成果检验和改进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本课题研究为今后的聋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进步提供一些开发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