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以信治理天下

(四)王者以信治理天下

桓公十四年,“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关于“夏五”,显然是《春秋》异于常例之文,历代注疏者说法不一,或曰“五”字为衍文,或曰“五”下夺“月”字。[27]《公羊传》承认:“夏五者,何?无闻焉尔。”孔广森指出:“本当言‘夏,五月,干支,郑伯使其弟语来盟’。简札烂灭,不知盟日。《春秋》方令桓盟,皆日,以重著其无信,故进不可就‘五’增‘月’,退不可去‘五’存‘夏’,即用旧文无所增损,亦因以示史阙疑之法。”[28]郑厉公先前在桓公十二年十一月丙戌(十八)日,已经与鲁桓公结盟于郑邑武父;次年春二月,郑、鲁两公又一起与纪国国君会盟,联合讨伐齐、宋、卫、燕。郑国主战,齐、宋、卫、燕败绩;不到一年的时间,桓公十四年春正月,鲁桓公又与郑厉公会晤于曹国;而四个月之后的夏五月,则再次会晤。为了讨伐兄弟、睦邻之国,近年来郑、鲁两君如此频繁接触,交往甚密,难免于见不得阳光的阴谋,行已失当,故《春秋》讥之以无信,即靠不住,恐其成为诸夏稳定的破坏因素。何休《解诂》曰“内不出主名者,主国也”,但“莅盟、来盟,例皆时。时者,从内为王义,明王者当以至信先天下”。新王究竟靠什么才能取信诸侯,赢得天下人心呢?唯有肝胆相照,精诚团结,休戚与共,而不是政治阴谋,背后下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