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夫人不葬,既葬,则多为内女

(八)外夫人不葬,既葬,则多为内女

庄公四年,“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纪伯姬是鲁惠公之长女,鲁隐公之妹,嫁与纪国,死于庄公四年三月,至六月尚未下葬,因为就在这个夏天,纪国被齐襄公所灭。《公羊传》曰:“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于齐尔。此复仇也,曷为葬之?灭其可灭,葬其可葬。此其为可葬,奈何?复仇者,非将杀之,逐之也。以为虽遇纪侯之殡,亦将葬之也。”亡国之夫人,死无葬身之地,便只好葬在齐国。齐襄公报世仇,却还能够悲悯为怀,一事归一事,理性对待,恰当有度,其不忍仁之心值得表彰。

庄公三十年,“八月癸亥,葬纪叔姬”。《公羊传》曰:“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乎叔尔。”纪叔姬,是鲁惠公之女,鲁隐公之妹。伯姬嫁与纪国,叔姬从嫁,因为年幼,留于父母之国,隐公七年归于纪。何休《解诂》说,齐襄公灭纪国之后,叔姬曾回过鲁国,但《春秋》“国灭来归,不书”。兹记其葬,是因为哀痛、怜惜她的国家灭亡了,而只能安葬在小叔纪季已降齐的酅邑。

襄公三十年,“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鲁宣公之女伯姬,是鲁成公的胞姊,嫁与宋共公,是上古著名的一位烈女。《公羊传》曰:“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宋灾,伯姬卒焉。其称谥,何?贤也。何贤尔?宋灾,伯姬存焉。有司复曰:‘火至矣,请出!’伯姬曰:‘不可!吾闻之也,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据何休《解诂》曰:“礼,后夫人必有傅、母,所以辅正其行、卫其身也。选老大夫为傅,选老大夫妻为母。”鲁襄公派大夫至宋,《春秋》记其葬,都试图表彰宋共姬作为夫人尊重并关爱属下生命、宁愿死也不坏规矩之大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