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攘夷狄

六、攘夷狄

陈柱说:“吾国自古圣人,其对于未开化之民族,所谓夷狄者,大抵不出乎二途:一曰化之,二曰攘之,是也。”[56]圣王治外之策,相安无事的时候,应该尽量感化他们;一旦挑起战事,则努力打败他们。诸夏中国必须既能够化夷狄,又能够攘夷狄,才算得上真正的文明之邦,否则就没有资格打击和超越一切野蛮势力。而如果强虏压境,顽寇当前,能够组织和动员一切力量、带领大家奋起反抗、拯救中国于水火者,方为天下英雄。孔子著《春秋》的时候,一直期待天下能够产生这样的英雄,所以在属辞上始终给予很多鼓励和激发。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中说:“桓公救中国,攘夷狄,卒服楚,至为王者事。晋文再致天子,皆止不殊。善其牧诸侯,奉献天子,而复周室。《春秋》予之为伯,诛意、不诛辞之谓也。”[57]我中华大地不老,沧海横流,英雄辈出,源源不断。而齐桓公、晋文公二位,在春秋之世,能够联合诸夏,抗击强楚,以至为中国彻底铲除夷狄之祸患,实现存亡继绝,无疑算得上诸夏之土的真英雄,虽不乏缺点瑕疵,但《春秋》依然为之避讳,褒之,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