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惑于异说

四、不惑于异说

最后,英吉利国使臣又要求大清朝廷允许传教士到京城向中国民众传教。对于这一涉及天朝意识形态管理的敏感问题,乾隆皇帝的态度非常坚决。

一是宗教是一种文化,肯定具有地域性、差异性,西洋宗教应该只在西洋各国里获得尊奉,不必推之于中国大地。“尔国所奉之天主教,原系西洋各国向奉之教”,非中国本土之产物,不能适合中国人精神生活之需要,异教行于中华,恐生诸多事端。早先雍正帝就曾说过:“中国有中国之教,西洋有西洋之教,西洋之教不必行于中国,亦如中国之教岂能行于西洋?”[5]一句话,中国不需要西洋宗教。中国皇帝不允许西洋人派传教士来华,就好像欧洲国王不会同意中国派和尚去欧洲传佛法一样。

二是大清国历代圣明的帝王已经为中国人创立、设置了自己的宗法教化,所以亿万民众不会迷惑于异端邪说。“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方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任凭不同宗教推行于中国,使中国大地成为西洋怪异之说的跑马场,必然混淆中国人之心灵与视听,破坏我中华人文传统,扰乱中国人精神生活之既定秩序。

三是已经生活在京城的洋人,其宗教活动也被限制在自己的住所范围内,不准与任何中国人接触,更不能私自传教。“即在京当差之西洋人等居住在堂,亦不准与中国人交结,妄行传教。”如果打开缺口,任由外国传教士行走民间,鼓动群众,拉拢群众,则必然扰乱中国人正常的生活信仰。

马嘎尔尼使团在《英吉利国表文》中声称:“如今我国知道大皇帝圣功威德、公正仁爱的好处,故恳请将所差的人在北京城切近观光沐浴教化,以便回国时奉扬德政,化道本国众人。”[6]但乾隆皇帝不为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其思路非常清晰,立场坚定,毫不动摇。在宗教信仰问题上,乾隆皇帝认为,“华夷之辨甚严”,任何外国人都不能以洋教扰乱我中华人心,破坏我中华文化良好生态。所以,“今尔国使臣之意,欲任听夷人传教,尤属不可”。所有外国人来华经商,都必须“深悉天朝体制”,不能“有意妄干”。任何不顾天朝国情的肆意妄为,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却可能遭到大清朝廷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