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汉】何休、【宋】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汉】何休、【宋】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清】阮元刻本影印《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

【清】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影印【清】嘉庆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册一二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李新霖:《春秋公羊传要义》,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段熙仲:《春秋公羊学讲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影印【清】乾隆三十八年聚珍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民国】洪业、聂重岐、李书春、马锡用编纂:《春秋经传引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顾馨、徐明校点:《春秋公羊传》,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刘尚慈:《春秋公羊传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王维堤、唐书文:《春秋公羊传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宋】胡安国:《春秋胡氏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

【宋】吕大圭:《春秋或问》,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宋】刘敞:《春秋刘氏传》,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宋】萧楚:《春秋辨析》,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明】石光霁:《春秋书法钩元》,台北:艺文印书馆,1976年。

陈柱:《公羊家哲学》,台北:力行书局,1970年。

阮芝生:《从公羊学论春秋的性质》,台北:精华印书馆,1969年。

蒋庆:《公羊学引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余治平:《唯天为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赵伯雄:《春秋学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中国古代思想与学术十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余治平:《董子春秋义法辞考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

顾馨、徐明校点:《春秋谷梁传》,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蒋冀骋标点:《左传》,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

《春秋左传》,见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晋】杜预、【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张高评:《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毛奇龄:《春秋属辞比事记》,《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杨树达:《春秋大义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王贵明、杨志清:《春秋会要》,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雒江生《诗经通诂》,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汉】孔安国、【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道勤:《尚书直解》,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黄怀信:《尚书注训》,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汉】赵岐、【宋】孙奭:《孟子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徐洪兴:《孟子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杨柳桥:《荀子诂译》,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

李维琦标点:《国语》,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

陈戍国点校:《周礼》,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

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陈戍国点校:《仪礼》,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

陈戍国点校:《礼记》,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

郑玄、孔颖达:《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汉】班固:《白虎通》,见《百子全书》,第四册,长沙:岳麓书社,1993年。

【汉】桓宽:《盐铁论》,《百子全书》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1993年。

周祖谟:《尔雅校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汉】司马迁:《史记》,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

【汉】班固:《汉书》,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雍正编纂:《大义觉迷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

(英)乔治·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林仁川、徐晓望:《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冲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黄平、姚洋、韩毓海:《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戴旭:《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年。

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宋强、刘仰:《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