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大夫,诸侯微弱
文公十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宋国的司马,却不被称作大夫,《春秋》刻意加以贬抑。宋乱已久,宋昭公不礼其祖母宋襄公夫人(周襄王之姐),襄公夫人用戴氏之族杀昭公一党中的孔叔、公孙钟离、司马公子卯。《春秋》之书例,小国无大夫、夷狄无大夫、内娶无大夫,刻意把宋国贬抑为小国乃至夷狄。何休《解诂》曰:“月者,文公微弱,大夫秉政,宋亦蔽三世之党,二乱结盟,故不与信辞。不称使者,宋无大夫。官举者,见宋乱也。录华孙者,明恶二国,非以月恶华孙也。”[35]宋侯无能,致使三世无大夫,其政颓废;三世内娶,又严重违背了礼制规定。
文公十八年,“秋,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据《左传》,鲁国的两上卿并往齐国,任务有二,一是祝贺齐惠公立,一是参加齐文公的葬礼。诸侯之即位、殡葬事关重大,别国诸侯皆亲自出面,鲁国却大夫上前,抢了诸侯的风头。鲁文公任大夫专横,则必有十八年冬十月太子赤被公子遂弑之恶果。何休《解诂》曰:“不举重者,讥鲁猥使二大夫出,虚国家,废政事,重录内也。”[36]重录内,但又不能直说“子赤,夫人之子,今卒于弑”的事实,其用意则在于“为国讳恶”[37]。
昭公二十六年,“夏,公围成”。成,与鲁是同姓之国,原本是“盛”,为鲁所灭,改称成,避讳鲁灭同姓。此时的成已经反叛为孟孙氏的私邑了,但鲁昭公仍借齐国的军队进行围攻。何休《解诂》曰:“书者,恶公失国,幸而得运,不修文德以来之,复扰其民,围成。”鲁昭公自身没有一点实力,却依然穷兵黩武,实在没有自知之明。徐彦《疏》曰:“天子不亲征下士,诸侯不亲征叛邑,公亲围成,不能服,不能以一国为家,甚危。”[38]诸侯亲自出马,都制服不了一个叛邑,还在死撑活挨,鲁之弱尤甚,鲁之祸尤深。
定公十二年,“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左传》记:“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39]按照“天子不亲征下士,诸侯不亲征叛邑”之礼制规范,鲁定公围成,已经出格,理当受到贬抑,毕竟,“天下之君,海内之主,当秉纲撮要”。而从其“亲自用兵”之举中,则又足以“见其微弱”,并且劳民伤财,“不能以一国为家”,“甚微”[40]。更何况,于所见世,围成之时,“仲尼虽用事,未能专得鲁国之政也,而辩言乱政如少正卯等,必肆疑阻于其间矣”[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