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吕留良案

二、吕留良案

中国历史上,夷夏关系问题在大敌压境、外族入主中原的时候,往往会成为最敏感的话题。满人建统、入关之后的八十多年,华夷之辨的议论竟然还足以引发一场历时多年、涉及面广、震惊全国的“吕留良案”。虽被称为“吕留良案”,实际上当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于雍正十年十二月最后谕旨定案的时候,吕留良已去世49年。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九月二十六日,湖南永兴失意文人曾静的弟子张熙,化名张倬,受师傅的派遣,当出全部家产作路费,辗转贵州、四川,千里迢迢来到西安,拦轿投书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岳钟琪,鼓动其反清复明。策反信署名“南海无主游民”,表明曾静等不承认自己是清王朝的子民。

策反信的内容从未公开过,根据后来的审讯口供和《清代文字狱文件》记载,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女真人属于夷狄,而“夷狄即是禽兽”,满族人入主中原,窃取王位,则无异于偷盗行为。夷狄统治的恶果是“八十余年,天运哀歇,地震天怒,鬼哭神号”。第二,指责雍正皇帝设计阴谋,篡夺王位,因而导致“山崩川竭,地暗天昏”“寒暑易序,五谷少成”,反清怒火,一触即发。第三,控诉雍正皇帝弑父君、逼太后、杀兄、屠弟、贪利、好杀、酗酒、淫色、诛忠良、好奸佞等十大滔天罪恶。第四,建议作为宋代抗金英雄岳飞后裔的岳钟琪,继承先祖意志,放弃效忠清王朝,利用手握重兵之机,揭竿而起,反叛夷狄,以为宋明复仇。[2]

而岳钟琪随即密奏皇上,恳请“将张倬解送到京”,交朝廷审讯。雍正接奏折后,称“世上竟有如此可笑之事,如此可恨之人”,并劝岳钟琪秘密审讯,“当缓缓设法诱之”。张倬经不起一番巧计诱骗,供出了师傅曾静一伙诋毁清朝人士的名单,并且说著名的理学大师、早已撒手人寰的吕留良是“我辈同志之人素所宗者”。

于是,雍正帝狠下决心,一方面彻底追查“分别华夷中外之见”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彻底翦除皇族内部的逆党政敌。结果是——

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均被刨棺剉尸,枭首示众;次子吕毅中,斩立决;其孙辈,因人数众多,从宽免死,但都被“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至于“其财产,令浙江地方官变价充本省工程之用”。[3]

吕留良的弟子严鸿奎,因为曾传播吕留良的思想学说,虽死去多年,也遭“戮尸枭首”,严鸿奎的“祖父、父亲、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皆斩立决。男十五以下及严鸿奎之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俱解部,给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

沈在宽,是吕留良的另一个弟子,因为“传习吕留良、严鸿奎之邪说”,也被“凌迟处死”,“其嫡属等,均照律治罪”。

经过反复审讯,辗转暗访,顺藤摸瓜,雍正帝追查出曾静、张倬投书中的所谓篡位谣言,原来系被流放的胤禩、胤、胤禵党羽在发配东北、充军广西途中逢人便泄其私愤、恶意诬谤所致。雍正帝借机下手,六亲不认,狠铲异己,把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削除宗籍。他将胤禩改名“阿其那”,满语之意为狗,定罪四十条;胤禟则改名为“塞思黑”,满语意为猪,定罪二十八条;将十四阿哥胤禵囚禁于景山观德殿。胤禟、胤禊不久都死于禁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