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重视教育指标的监测,完善就业技能的准备
20世纪90年代,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伴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经合组织的教育公平政策更注重用数据和教育指标说话。自1992年起,经合组织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的年度教育报告《教育概览》(Education at a Glance)中使用的教育体系成为第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教育指标体系,经合组织所参照的指标体系每年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管理者的培养、教育的优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发展合作报告》(Development Co-operation Report)是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主席的年度报告。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它提供了关于每个成员国的官方援助方案的详细统计数据和分析,并概述了在不同年份和社会形势下共同讨论的问题的趋势。《就业展望》作为与《发展合作报告》同期的年度报告,是经合组织关于其成员国和不同地区就业情况的年度报告。每个版本都回顾了就业的最近趋势、政策发展和前景。报告提供关于失业率、非全时就业、就业人口比率和活动率的数据,还提供关于劳动力市场方案支出、平均年薪和收入差距等数据。国际成人能力评估调查是一个独特的数据集,它为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能,因为它包括技能、收入、人口等各种个人水平指标以及经合组织国家的其他国际可比信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缩写为PISA)成为公认的衡量国际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年度性的《教育概览》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及时的可参照的教育数据和信息,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和制度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开发署等组织将资源指标与成果指标相结合,制定了人类发展和贫困的综合指标。开发署的贫穷指标包括健康指标和成人识字率。这种结合可能在几个方面是合理的。人们普遍认为,大多数穷人面临双重障碍(缺乏教育和健康不佳),这既是贫穷的标志,也是贫穷的原因。这些都显示出经合组织越来越重视利用资源指标来说明信息和阐述教育问题,重视教育指标,强调教育推动扶贫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成为评判贫穷动态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种推动贫穷或弱势国家提升教育质量、改善大众生活的强大动力。
教育指标是经合组织进行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现象分析的一个参照标准,具体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经合组织利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扶贫重点改变了现金转移或福利保障的方式,从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着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以改善大众的劳动能力和生活水平。这期间经合组织发布了一系列的报告,比如1994年的《经合组织就业研究:实施战略》(The OECD Jobs Study: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1997年的《实施经合组织的就业战略:来自成员国的经验教训》(Implementing the OECD Jobs Strategy:Lessons from Member Countries'Experience)、1998年的《技术、生产力和创造就业机会:最佳政策实践》(Technology,Productivity and Job Creation:Best Policy Practices)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社会和卫生政策:当前方案和最近发展概况》(Social and Health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A Survey of Current Programm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此外,1999年发布的《四个经合组织国家的贫困动态》(Poverty Dynamics in Four OECD Countries)从成员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和美国入手,关注它们的贫穷动态,分析其贫穷原因,以期得出更为有效的建议和政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世纪90年代里,经合组织借鉴其他国际组织的做法和经验,深刻分析全球的社会动态,在帮助弱势群体和推动社会公平的工作中不断给出先进的教育建议并颁布了相关政策,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