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教育价值,构建精准扶贫的教育立场与实践框架

一、深刻理解教育价值,构建精准扶贫的教育立场与实践框架

各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将发展优质教育作为消除贫困的手段,认为接受教育是贫困地区民众的一项基本权利。从理念层面来说,充分理解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改变生存状态过程中的深刻意义与价值,既要认识到基础教育能为贫困地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又要看到职业教育与培训在促进贫困人口非农就业和满足体面就业需求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还要充分重视早期教育对贫困人口的长期意义,确立精准扶贫的教育立场与教育标准,形成以教育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贫困地区减贫进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在理解了教育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的基础上,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框架,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重点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政府职能,突出政府对教育扶贫的规划、投入、监管以及服务,完善教育扶贫治理机制。在确保政府教育扶贫的责任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效率,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完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教育市场、社会以及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政府负责制定教育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推进方案,并承担教育精准扶贫资源的购买与配置;教育市场负责扶贫资源的开发与优化,社会参与调节,学校参与实施等。二是制定教育精准扶贫基础标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确定细致、科学的教育精准扶贫标准,通过以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教育资源总体增量改革的方式,满足贫困人群的教育需求。三是同步推进与教育精准扶贫政策配套的社会政策改革,创造教育扶贫的良好社会政策环境。如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为贫困人群就业提供更多的公平发展机会和补偿性发展机会。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将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吸引到教育扶贫的整体布局中来,形成多方互动、共同创造的教育扶贫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