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
1.《教育法》
1996年颁布的《教育法》是马来西亚教育的最高立法,规定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宗教教学、私立教育和技术教育等一系列制度。中等职业教育采用基础广泛、无终点方式。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可以升入高等院校并获取结业证书、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目前,马来西亚教育部正在强化职业教育与培训。根据第十个马来西亚规划,所有国立中等学校均可开展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使所有学生均能获得马来西亚技术证书。该证书将确保学生在即使没有获得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证书的条件下,也能获得就业机会。[14]
2.第十一个马来西亚计划
2016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数据显示,马来西亚的青年失业率达到12.1%,是全国失业率3.3%的三倍多。尽管马来西亚为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但该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低技能工人从事低附加值的活动,这些活动强调成本效益并依赖廉价劳动力。[15]因此,马来西亚继续面临吸引高质量投资的挑战,从而产生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更高、技能更高的工作。第十一个马来西亚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马来西亚成为高收入国家的目标,对未来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经济的发展为马来西亚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新经济政策
马来西亚于1970年首次宣布了新经济政策,作为1969年5月选举后种族骚乱的主要政策回应,这也导致了重大的政权更迭。[16]新经济政策有两个目标,即“消除种族歧视”和“重组”。新经济政策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经济政策规定,要扩展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育过程、设置教育辅助系统、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强以马来语为主要语言的教学活动、继续加强英语教学、开展伊斯兰教育和道德教育等。这些具体的政策对于消灭贫困、建立一个风尚良好、团结统一的马来西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7]马来西亚政府通过新经济政策将该国的贫困水平从1960年代的49%降低到1990年的16%。[18]新经济政策在消除贫困人口,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4.2020年愿景
1991年,马来西亚提出2020年愿景,在教育方面,2020年愿景意味着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国家愿景强调了“马来西亚种族”的兴起。教育部以新的使命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发展一个世界一流的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将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并实现改革和体制变革的愿望。[19]此外,在2020年愿景中,政府希望国民大多数能接受高中教育,培养较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来建设马来西亚经济和消除种族歧视,增强马来西亚的文化认同。
5.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提出,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技术毕业生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并继续提高学生的硬技能和软技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与个性发展。这一计划强调,学习的课程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的增长、技能的熟练,还可以在就业市场中发挥自己的劳动价值,由此增加个人的收入、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