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育扶贫的主要实践与经验

三、巴西教育扶贫的主要实践与经验

经过巴西政府的努力,各级各类教育政策的出台实施,巴西教育减贫得到了有效改善。基尼指数从2001年的0.59回落到2008年的0.56,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25年内将每天不足1美元收入人口数量减至一半的目标”。[16]

(一)巴西教育扶贫的主要实践

1.强化落实全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召开,巴西响应相关政策,在1993年颁布了《全民教育十年计划(1993—2003年)》。该计划保障了巴西全民受教育权,对巴西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民教育理念下,巴西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从2001年的24.3%减至2012年的8.4%,极端贫困人口占比从14%降至3.5%。

2.关注儿童教育

在20世纪90年代初,巴西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教育问题,组织制定实施了全国全面援助儿童和青少年计划,颁布实施了国家早期儿童计划,保障了儿童教育问题。相关助学金计划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二)巴西教育扶贫的主要经验

1.完善教育扶贫体系,出台相关专项计划

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增长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巴西政府推行经济发展为主、教育滞后发展的政策是其贫困加剧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善巴西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平等等一系列问题,巴西政府通过推行多元化扶持政策、实施系列专项计划来完善教育扶贫体系,取得了一些效果。随后,巴西推出了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其中多数方案都是直接与教育扶贫密切相关的,在为贫困家庭提供收入资助和生活补助的同时,更强调通过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增加贫困人口及其家庭就业能力和机会,为贫困人口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17]国家通过家庭救助基金计划、家庭医疗救助计划、保障性住房计划分别在贫困人口生活、卫生健康、住房等生存基本需求方面给予了保障。自巴西实施“助学金计划”以来,98%以上的7—14岁的巴西学龄儿童在学校上学,学习年限、学业质量、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等都有了全面提升。实施多样化扫盲计划,减少了文盲比例,全国性各项助学计划,降低了辍学率。在帮助就业方面,政府制定的相关计划有:促进就业计划和增加收入计划,通过提供优惠信贷帮助就业;巴西行动计划,通过投资解决人口失业及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初次就业计划,通过培训、贷款等手段帮助青年就业。[18]巴西在长期探索和不断实践中完善部分专项计划,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并实施新的专项计划,长期以来在教育扶贫方面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2.保障教育质量

巴西经济体量巨大,但其劳动生产率依然很低,可见提高教育质量是扶贫发展战略的关键。尽管巴西入学率一直稳步上升、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教育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巴西中等教育中的大多数学生上的是夜校,每天的学习时长也只有四小时,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图书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和语言设施等硬件设备,教育水平迟迟不见提高。尽管巴西政府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法律法规战略计划等各方面都有体现,但这些法律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没有体现在行动上。为了保证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从2007年起,巴西启动了教育质量指数。该指数是基于对学校如何实现目标的系统评估,指标水平刻度范围为0—10分,利用这个工具,教育部在2022年前为每一所学校和系统制定了两年一次的绩效目标。2005年,公立学校的小学平均教育质量指数为4.0;而私立学校机构中,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相似,达到了6.0。为提高教育质量指数水平,巴西政府提出了教育发展计划(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其中包括大量的关联行动计划,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组织、私人机构以及与其他社会行动者合作,以严格控制质量标准和人人参与的方式建设基础教育。教育发展计划为巴西基础教育的质量设定了目标,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了有助于学生的组织行动。针对教育指标较低的地方和学校,由巴西政府和其他教育部门提供咨询与帮助,内容包括:对符合条件的教育管理人员和其他基础教育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巩固社会参与教育的机制,成立学校理事会,强化科技教育。教育发展计划代表了巴西教育公共政策的进步,不仅促使教育部门与社会合作,还强调政府、社会、私人部门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推进以高质量和包容性的方式发展教育。同时,该计划设立了教育目标,根据不同学校的困境分类指导,更好地确保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有助于构建理想的教育。[19]

3.落实教育扶贫措施,培养良好师资力量

巴西长期以来,留级率、辍学率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教育扶贫措施的重要环节。巴西教师职业整体水平偏低,教师在巴西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职业。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巴西政府1996年颁布的《全国教育方针与基础法》,对教师最低学历标准做出了规定,但直到2012年仍有许多未达到最低学历要求的教师在岗。且巴西教师存在严重的学科比例失调现象,人文社科类饱和,自然科学类供不应求。2002年巴西政府颁布《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大纲》,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标准。2011年,巴西政府推出全国教师入职考试,以此作为更有效地评估新教师各项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手段。教学启动奖学金机构计划,帮助教师提升职业能力。为扩大教师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施远程教育计划。巴西政府为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在2009年启动“晋升项目”,建立了包括“绩效工资”“入职教师奖学金项目”在内的一系列教师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