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扶贫的主体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行政机构由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组成。中央行政机构主要是内阁下属的各政府机关。日本地方政府采取地方自治的形式,统称为地方自治体。
(一)官方层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创伤。自由民主党(以下简称“自民党”)的长期一党执政是战后教育政策推行的关键因素,自民党最基本的态度是贯彻国家主义政策,建立更能反映“日本性”的教育体系,强调德育,抑制左翼教师联盟的影响。这种国家主义思想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50]在日本制定教育政策过程的初期,自民党、教育部、内阁和议员密切合作。同时,日本文部科学省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部门和教育领域的核心部门,在法律生效后通过行政手段来实施教育政策。
日本政府通过了《基础教育法》和《学校教育法》,使日本的家庭教育进入了健康状态。它们为日本人民提供了教育机会,并加强了义务教育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实施了《学校义务融资法》。它规定了为贫困学生提供各个阶段的教育资金,促进了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并保证了资金的使用。
(二)非官方层面
1.日本财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复苏,许多财团迅速成长。教育政策直接影响金融部门的利益,金融部门认识到教育是日本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金融界和工业界的要求通过国家权力的媒介反映在教育政策中。1952年,日本运营商团体联合会发布了《重新学习新教育系统的要求》,并于1956年提出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教育的意见》。这些要求和意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国家的教育政策中。
2.教师工会
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日本教师工会与金融部门不同,在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同。日本教师工会主要反对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改革构想,其坚持认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立场是维持战后的教育制度,该制度反映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其反对任何旨在加强集中化的教育改革理念教师工会向日本政府表达对大众媒体的看法,通过罢工呼吁政府减少班级数量并提高教师工资。
3.学校
学校层面的援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所学校都是连接上下级的关键,所以要保证上级学校与下级学校的连接关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交流机会。学校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鼓励贫困学子进入学校学习,并提供奖学金、补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