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职业教育

四、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建立人力资本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地促进技能的提升,减少失业、增加收入并改善生活水平,是世界银行教育援助的关注重点。世界银行对职业教育的援助主要经历了一个从重视职业学校教育到重视在职培训的转变过程。从世界银行教育资助的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因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其始终处于一个优先的资助地位。但是随着世界格局与形态的不断更迭以及世界银行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与理解的变化,世界银行的职业教育资助重心也开始逐渐倾斜。通过对资助项目效益的评估,世界银行开始承认专门化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效益不及基础教育效益这种主张,并且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相比,以培训中心或工场为基础的培训在灵活性和效率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37]世界银行在1991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世界银行的政策文件》中提出,要加强初等和中等教育,鼓励私营部门培训,提高公共培训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将培训作为对等战略的补充。[38]其目的就在于转变职业教育政策,使资助重点由学校主体的职业教育转向私人部门培训等非正规的在职培训。同时只有受教育者拥有坚实的普通教育基础,对专门技能的培训才会更加有效;也只有加强基础教育才能提高工人的流动性和劳动生产率,并增加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培训机会。世界银行更进一步地认为,只有当技能确实在职业活动中被使用的时候,技能培训才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收入;当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普通教育基础之上并与工作相关的时候,才是有效的;职业准备不应该在学校进行。比如,在1993年对菲律宾实施的职业教育项目中提到了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加强政策制定,规划和管理非正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机构的能力;二是加强培训支持服务和建立机制,以增加培训费用分摊和费用回收的方式,提高培训标准;三是改善培训、改善非正规职业教育的设施和计划。[39]这可以看到,世界银行已然将重点放在了非正规的职业培训上,而对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注意力大幅下降。

世界银行联合各国政府和机构,为世界各地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以满足各国发展的职业需要。2008年,世界银行在肯尼亚发起了技术和职业培训券计划,通过向不同青年发放职业培训券,以填补肯尼亚的关键知识缺口。该计划旨在打破性别壁垒,推动女性接受培训,提高女性收入。同时,在计划的实施中,世界银行发现私立职业教育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40]同年,世界银行在土耳其建立了土耳其职业介绍所,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其他就业支持服务,在提高求职者的技能并促进他们获得生产性就业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提高职业培训计划的质量和有效性,包括在选择培训提供者以及职业和工作咨询服务时引入质量标准;极大地扩大职业培训的覆盖范围,学员从2008年的30000名发展到2012年的464000名,占土耳其注册失业人数的19.6%。[41]世界银行还在马拉维实施了职业培训计划,旨在提供学徒训练,而不是基于课堂的培训。它针对的是15—24岁的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经常缺乏获得有薪工作所需的正规教育或技能。[42]

世界银行在其教育资助的进程中,逐渐认识到非正规培训的效用,并在其政策导向中不断体现。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致力于扩大学校以外的学习机会,世界银行将职业教育援助的重点转向支持私营部门培训,不但能够满足各类人群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提高政府部门培训的积极性。同时,这一转变还能为其他教育腾出资金,扩大教育援助的范围,确保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各类人群的教育需求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