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

三、墨西哥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

(一)法律法规

1.《墨西哥合众国宪法》

1910—1917年,墨西哥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917年,墨西哥政府制定了《墨西哥合众国宪法》。宪法第一章第三条是墨西哥教育扶贫的主要法律依据,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阐明墨西哥教育的宗旨,即“国家(联邦区、各州和市政府)办的教育,应以协调地发展人的所有能力为宗旨,同时使人们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以及和全世界在独立和正义基础上团结一致的思想”;第二,明确指出教育是世俗的;第三,指出教育是民主的;第四,强调教育是民族的;第五,指出教育应是人本主义的;第六,明确提出初等教育是义务的。综上所述,教育应该是世俗的、民主的,教育可以促进全民族自由进步、共同发展。

2.《墨西哥联邦教育法》

墨西哥政府1973年颁布的新的《墨西哥联邦教育法》指出,教育应向缺乏教育的人提供,以消除社会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要创造条件,让没有受过适当教育的青少年和成人上学或重新上学。根据《墨西哥联邦教育法》所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是一种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崭新的国民教育体制。另外,《墨西哥联邦教育法》中对墨西哥政府今后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方面。具体来说,墨西哥政府要为贫困儿童、青少年、成人提供公平均等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双语教学以满足少数族群教育的需要;要改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设施,通过改善学校外部条件来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优良的环境。[27]《墨西哥联邦教育法》主要强调教育的平等,着重教育扶贫,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公正化。

(二)战略规划

1.国家发展规划

1989年5月,萨利纳斯总统公布了国家发展规划(1989—1994年)。该规划强调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并确定了教育发展的目标:第一,提高教育质量,使之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一致;第二,提高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第三,实行教育分权制,并要根据现代化的要求和社会各部门的特定需要对教育进行改革;第四,促进社会参与教育。为此,墨西哥政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新的教育计划,并使之能适应新的情况;第二,努力消除在地理和社会方面出现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第三,扩大教育服务范围,实施多样化教育并引进非正规化教育模式。[28]

2.团结互助计划

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贫困人口数逐渐增加,劳动者收入减少,社会犯罪率、暴力活动等不断增加,墨西哥政府在1988—1994年期间推行了团结互助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土著印第安人、贫困的农民、城市贫民,通过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协调地区之间的发展等方式来救助和减少贫困。团结互助计划包括了社会福利计划、生产团结计划、地区发展计划。团结互助计划为贫困居民提供教育属于社会福利计划中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更新贫困地区的学校设备、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等方面。[29]该计划在促进社会发展、减少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是指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通过直接的现金补贴方式,促进贫困人口,特别是赤贫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要求受益家庭必须保证家庭中适龄儿童入学,并达到一定的出勤率作为基本的领取补贴的条件。[30]此计划以提高和改善儿童的受教育水平为基本目的,为学龄儿童提供一定数额的现金补贴作为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

(三)援助计划

1.终结性教育发展计划

终结性教育指的是在整个教育系统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结性教育发展计划保证了墨西哥的劳动力在进入市场之前的职业训练,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人口来说有重要的意义。[31]终结性教育发展计划延伸了完整教育体系的外延,促使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之后,还能顺利衔接到职业教育体系,接受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这对于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

2.社会一体化计划

墨西哥重视印第安人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墨西哥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为12—14岁未能迈入双语和双文化学校的印第安学生设立“社会一体化中心”,主要为学生提供食宿,负责他们的教授课程,保证他们在3年内学完小学课程,并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据统计,墨西哥全国有30多个社会一体化中心,学生达到4000多人。此外,“生产宿舍”也应时建立,其具有经济和教育的双重目的。[32]社会一体化计划培养了兼具文化常识和职业技能的劳动人才,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3.全面资助计划

墨西哥政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提供免费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美元发展农村家庭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自我脱贫的能力。另外,墨西哥政府还十分重视保护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改善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农村家庭骨干成员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来提高他们发展自身并接受教育的意愿,从而来提高他们实现自我脱贫的能力,这有助于打破贫困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