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教育扶贫的主要实践与经验

四、墨西哥教育扶贫的主要实践与经验

在职教体系总框架范围内,墨西哥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重实践、求创新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运行机制。[34]围绕职教体制机制,设立多个联系紧密、沟通协作的核心机构,形成了职能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借助产学合作项目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墨西哥职业教育与培训运行体系具有机制创新、学制灵活、中职教育水平高的特点。

(一)实践成果

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降低了全国的文盲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墨西哥教育发展迅速,全国城市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1980年文盲率降至6.2%,比之前大大下降,这归功于墨西哥建立了完整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

建立了较完善的升学体制,保证了教育的连续性。初始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继承式发展。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被纳入并行轨道,完善的升学体制,不仅保证了教育的连续性,还培养了兼具文化常识与熟练劳动技能的劳动力。

实施中等教育的分流,提供了职业培训的渠道。初中分普通初中、技术初中、电视初中、职工初中和开放初中,高中分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开放高中。不同的初中和高中,教学任务的侧重点有所差别,技术型工种着重于进行技能的训练,普通中学更多地强调常识性知识的学习。实施中等教育的分流,不仅提高了职业培训的渠道,让部分学生在学校阶段就接受技能的训练,还把技术类的中学与普通中学并轨,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二)主要经验与教训

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通过直接的现金补贴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必须保证家庭中适龄儿童入学,这极大地保障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条件和可能去接受学校系统的教育,因此,国家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积极调动多方主体参与,政府和非政府手段相结合。联邦政府、州政府、民间组织相互协调、合作,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在减少贫困人口、让适龄儿童接受基础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普及化,让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提高,掌握谋生的技能,甚至解决贫困人口的代际贫困根源性问题。

缩小国内贫富差距,确保教育的公平发展。2007—2012年国家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保障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35]教育均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差距要尽可能地缩小,可以采取兴办特殊学校、优秀教师下乡、国家经济补贴、远程教育、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让弱势群体和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享受到与城市适龄儿童基本类似的教学环境,并促进区域间教育资源的流动,尽可能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注重职教课程内容的更新,培养市场所需的劳动力。职业教育要始终与市场紧密结合,制定职业技能的课程时,需要调研现在市场所需的人才标准和所需技能,再把市场企业的要求融汇到职教培训的课程中,做好职教课程和实践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去除职教课程内容中与市场需求相关性较弱的部分,通过职教课程内容的更新,来培养市场所需的熟练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