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历程

一、俄罗斯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历程

受教育机会不足和教育质量差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往往导致儿童没有入学、中断教育或参加质量低的教育以及接受不相关的学习方案。受教育程度低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贫困与受教育机会不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俄罗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在恶化,并且可能会继续恶化,除非采取措施打破这一循环。穷人面临的教育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取决于收入和财富,贫困对获得非义务教育和高质量现代教育方案产生负面影响。

(一)叶利钦时代

俄罗斯教育发展初期,其主要特点有:去意识形态化,去集权化,多样化,个性化,人道化和人文化。俄罗斯社会转型以政治为中心,作为上层建筑重要部分的教育文化变革也是以国家民主建构新机制、新体系为取向的。[68] 1991年,《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教育发展的紧急措施》确立了教育优先的发展方针;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了相关法令政策。但是当时俄罗斯经济形势严峻、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执行。即使国家给予了教育很大的自由,但因缺乏监督约束,俄罗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社会信息未经过滤传递给青少年,导致学校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教育政策得不到落实。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教育系统,不分种族背景、性别或地理位置,提供了广泛的受教育的机会。虽然苏联时期没有对教育成果进行比较性衡量(客观评估学习成果的能力目前才发展起来),但人们普遍认为,不同收入群体或地理区域之间在教育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与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相比。几乎所有学生都接受了基础教育,这反映在成人识字率上,据报道,当时的成人识字率已接近100%。苏联是第一批引进扶持行动复杂系统的国家之一,该系统支持高等教育中来自农民和工人阶级家庭的学生。这一体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崩溃了,只有孤儿继续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定期支持。一些地区继续根据贫困程度为学生提供免费校餐、课本,甚至暑期学校补助金,但是这些补助金并不普遍,而且往往是不定期提供。

出生率下降和出入境率上升影响了整个联邦的学龄人口结构,在计算俄罗斯教育系统的人均指标时应考虑这一因素。西北、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外围地区很可能会因为未来几年的净移民减少而教育需求下降,而伏尔加、乌拉尔和中部地区将会因为净移民增多而教育需求上升。尽管俄罗斯在义务入学和毕业方面处于强势地位,但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和非义务教育的机会较少,这越来越取决于收入和财富。[69]自1995年《俄罗斯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发表以来,联合国系统各组织一直密切关注俄罗斯的贫困问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问题是这份报告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俄罗斯教育投资呈现减少的趋势,1970年,教育投资占苏联国内生产总值的7%,而在1994年,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仅为3.4%,相比之下减少了一半以上。1997年以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出现改变,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趋势。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因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劳工组织莫斯科办事处一起举行了题为“俄罗斯8月危机和贫穷程度”的圆桌会议。正如圆桌会议上指出的那样,贫困水平不能再被视为决定改革成败的标准,减少贫困的规模和深度将成为社会政策的首要目标。劳工组织莫斯科办事处邀请贫困问题主要专家就贫困监测和制定减贫战略提供咨询。专家们与俄罗斯贫困问题研究人员以及俄罗斯联邦劳动和社会发展部的官员进行了多次磋商。

(二)普京时代

普京时代提倡争当独立的强国,不做附庸的大国。教育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国家统一考试,侧重专业教学,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1999年10月6日,劳工组织莫斯科办事处、俄罗斯联邦劳动和社会发展部、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和俄罗斯雇主协会协调理事会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联合会议“社会和劳工领域:克服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不利后果”。会议指出,贫困加剧是推行改革的最严重的负面后果。在当时,贫困问题被纳入俄罗斯和劳工组织2000—2001年合作方案,并构成一个单独的部分。在这一方案中,劳工组织专家拉祖莫夫编写了题为“俄罗斯:走向减贫战略”的报告。根据俄罗斯科学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1999年11月进行的“提高劳动力市场上雇用工人竞争力的措施”调查,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被雇主拒绝”(33%),而不是“低工资”(9.8%)。雇主的拒绝理由是工人的年龄和职业不匹配、工人的资质低,以及最常见的原因——缺乏工作经验。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年轻人最初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年龄较小,因为其家庭收入不足以供养他们。[70]2000年,联合国方案代理驻地协调员格鲁埃发起了由国际组织代表组成的专题小组,在莫斯科开展工作。在这些小组的工作框架内,决定就减贫战略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出建议。瑞典政府的拨款用于资助文件的编写。在莫斯科工作的所有国际组织编写的材料被用于制定俄罗斯减贫建议。莫基廖夫认为,2002—2006年一些职业学校由于财政问题,有的被取消、有的被合并、有的划归地方政府和财政。几年间,俄罗斯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跨入世界十强的行列,到2007年底,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8年来增长了70%。然而,普京时代依然存在教育质量低下,师资力量水平欠缺,中小学设施匮乏等问题。2005年35%的国立全日制学校需要大修;3.1%的学校校舍处于随时会倒塌状态;37%的学校没有排水设备;20%的学校没有中央暖气供应;25%的学校没有体育馆和运动操场,正常的体育教学无法保证。

(三)梅德韦杰夫时代

梅德韦杰夫时代并不是普京时代的结束,相反俄罗斯教育在继承以往好的方面的同时,不断总结提升,注重教育创新、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建设、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俄罗斯教育正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不断发展。2008年末、2009年初先后颁布了《教育与创新经济的发展:2009—2012年推广现代教育模式的国家发展纲要(草案)》和《2020年前的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这两份文件可以被认为是俄罗斯的中长期教育发展指南。这一时期俄罗斯教育的主旋律仍然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加速教育创新,而且许多已经开始了教育教学改革,包括高中阶段两项大型改革得以全面铺开和进一步深化。[71]

俄罗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6.1%,远远高于我国。2017年俄罗斯超前性、未来性地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动态方针。2018年对于俄罗斯教育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政治环境虽然稳定,但其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致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地区差异大。2018年5月普京签署的“五月命令”指出,要提高教育水平,促使普通教育质量进入世界前十,科研能力进入世界前五。[72]在高等教育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类资源、扩大教育出口、完善评估体系。为了实现普通教育现代化,构建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手段。2018年,俄罗斯召开了国家战略项目发展战略理事会,主持人梅德韦杰夫表示将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教育,除已有计划外,另拨3.7亿卢布供农村地区进行基础建设,提高教职人员社会保障。这笔资金为俄罗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