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出版说明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

(一)对美、日动画英雄模式研究较多,涉及国内动画英雄的理论研究不足

(二)对国内红色文化中的英雄形象研究较多,其他的英雄形象研究较少

(三)对红色文化理论研究较多,如何将红色文化理论融入动画理论是一个新课题

(四)对动画表演等理论研究较多,叙事与形象塑造等层面探索较少

三、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目标

(一)理论融合

(二)实践应用

第一章 国产动画中的英雄人物溯源

一、正本溯源:动画英雄人物塑造的时间线索

(一)英雄的发轫:一声民族主义的号角(1918—1940)

(二)英雄的情结:爱国主义与艺术理想的交融(1941—1955)

(三)英雄的绽放:中国美学与民族自信的结合(1956—1965)

(四)英雄的沉默:“文化大革命”时期动画的桎梏(1966—1976)

(五)英雄的传承:师道至上与权威消解的交战(1977—1999)

(六)英雄的多元:海外英雄与中国文化的碰撞(2000—2014)

(七)英雄的特色:英雄的主流化与崛起(2015至今)

二、反本溯源:中国学派对动画英雄影像的认识转变

(一)从“完美战神”到“个性战将”的转变

(二)从“高层人物”到“基层人物”的转变

(三)从“至尊强者”到“平民英雄”的转变

(四)从“传统标准”到“多元标准”的转变

三、由表及里:动画英雄影像类型生成的因素

(一)类型形成的内部因素

(二)类型形成的外部因素

(三)动画英雄作品的类型特征

小结

第二章 国产动画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

一、表征理论的发展

(一)国外表征理论的发展

(二)国内文艺人物形象塑造理论的发展

二、国产动画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性格设计

(一)从神性英雄人物到人性英雄人物

(二)从扁平英雄人物到圆形英雄人物

(三)从概念化英雄人物到多元化英雄人物

三、国产动画电影英雄的外表样貌与造型风格流变

(一)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的外表样貌

(二)动画电影英雄的造型风格流变

四、国产动画电影英雄的语言设计

(一)动画电影中文学化台词的运用

(二)语言设计推动情节发展

(三)语言设计塑造人物性格

(四)语言设计点明影片主题

(五)语言设计调节影片氛围

(六)语言设计体现地域风格

(七)语言设计反映时代特征

五、国产动画电影英雄的动作设计

(一)程式化表演体系

(二)在行动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三)在人物对照中塑造英雄人物形象

六、国产动画电影英雄的辅助设计

(一)故事结构设计

(二)次要人物塑造

(三)服装、道具与表情

(四)视听语言

小结

第三章 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传播

一、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传播主体

(一)民间神话

(二)主流建构

(三)市场生产

二、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受众主体

(一)代际受众

(二)性别受众

(三)圈层受众

三、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传播源流

(一)动画英雄人物的母题与神话起源

(二)文学文本中的英雄人物

(三)真实历史中提炼的英雄人物

(四)新现实主义与英雄人物

四、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传播内容

(一)英雄叙事与单线传播

(二)英雄群体叙事与多线传播

(三)反英雄叙事与复线传播

(四)英雄人物的家国隐喻

五、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传播媒介

(一)动画英雄人物传播的媒介矩阵

(二)跨媒介传播与英雄人物的媒介间性认知

(三)平台型媒介传播与动画英雄的多元化生成

六、跨文化语境下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再传播

(一)国产动画英雄人物跨文化再传播的当代性

(二)国产动画英雄人物跨文化传播的符号策略

(三)国产动画英雄人物跨文化传播的文本策略

七、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传播效果

(一)英雄人物与民族认知

(二)英雄人物与情感依附

(三)英雄人物与政治动员

(四)英雄人物与文化精神表达

八、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全龄化传播

(一)全龄化模式激发影视产业链动态循环

(二)全龄化模式引发社交化智能影视生态

(三)全龄化模式叠生跨屏联动影视景观

(四)全龄化模式呼唤影视文化审美批判

九、电影作为机器的传播考察

(一)作为机器的电影:博德里的机器理论

(二)电影在中国的扩散进程

小结

第四章 国产动画英雄人物创作反思

一、影像文本视角下国产动画英雄叙事的文本问题反思

(一)经典文本叙事的神话藩篱

(二)传奇叙事的主角光环

(三)幼稚动画的低龄叙事狭隘

(四)传统英雄的教化叙事套路

(五)故事新说与故事戏说的文本之殇

二、视觉叙事视角下国产动画英雄形象设计问题的反思

(一)传统英雄人物的动画化样板

(二)二维、三维下粗劣与精致之辨

(三)一元审美下二元对立的刻板形象

(四)历史真实和现实假定的固有形象

(五)传统动画与数字动画的人物表达方式流转

三、历史主义视角下国产动画英雄价值导向问题的反思

(一)英雄主义下民族的历史伤痕

(二)侠士剑客的英雄反叛史

(三)儒、释、道影响下的英雄文化史

(四)革命英雄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五)未来主义下的英雄观的缺失

四、影像伦理视角下国产动画英雄社会问题的反思

(一)影像价值观下的集体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二)英雄伦理观下的家国情怀追求

(三)英雄伦理塑造的单一性和多维性

(四)英雄伦理价值的历史性和群体性

(五)影像英雄的对象化和平民化的意义

五、跨文化视角下国产动画英雄多元风格问题的反思

(一)学习好莱坞技术风格

(二)借鉴日本的和风审美

(三)追赶国际视野和话语风格

(四)回归中国风审美和差异化叙事

(五)文化差异下的英雄观和多元风格

六、国际叙事视角下国产动画英雄人物国家传播问题的反思

(一)中国叙事的文化自信和对外国文化的盲从

(二)中国叙事的社会需求和世界话语的缺失

(三)中国叙事的国际战略和国家形象建构不足

(四)中国叙事的艺术追求和文化审美提升

(五)国家英雄主义叙事的通用语言传播需求

七、当代视角下国产动画英雄人物中国标签问题的反思

(一)中国式英雄叙事归结于群体性价值但注重个人审美

(二)中国式英雄人物集中体现了人民历史观下的人民英雄观

(三)中国式英雄的当代价值在于奉献

(四)中国式英雄的社会价值在于英雄精神的引领

(五)中国式英雄的影像塑造植根于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核

八、中国学派对动画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模仿:动画人才培养的起点

(二)包容:动画人才培养的关键

(三)融合:动画学子走向市场的安身立命之本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