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的家国隐喻
我国动画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创作经历过审美意图考量,如早期的经典动画作品《九色鹿》《大闹天宫》等,这些人物的塑造基本依从神话文本原型,主要在人物动画视觉形象表意和情节的视觉化呈现方面尝试了中国风格的剪纸、绘画特色,借助英雄人物原型故事的大众化接受来达成动画艺术效果的再呈现。动画英雄人物的塑造也将文化意图纳入考量,借助英雄人物的励志故事或者符合大众接受认知的普世情节,英雄人物的形象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认同与接受,甚至从动画形象上升为文化符号。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功夫熊猫》《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近年来在动画电影市场收获良好口碑的英雄叙事动画作品,其英雄人物的选择、视觉形象的塑造均充分考虑了跨文化传播中的接受认同,使得英雄人物在普世化的励志故事中上升为文化符号。同时,我国动画英雄人物的部分作品则以政治目的为主,如《渔童》《草原英雄小姐妹》《恰同学少年》等,借助动画的画面表意和影像传播的大众接受效果,将严肃的政治人物英雄形象化为生动、通俗的大众形象,从而实现政治意图的潜在传达。
《那年那兔那些事》作为一部相对特殊的动画作品,颠覆了国产动画英雄叙事的单线传播、多线传播和反英雄叙事的内容范式,作为一部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动画作品,英雄人物的塑造目的主要在于政治传播,但又不同于一般改编自革命历史的动画英雄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中具有隐喻现实的社会空间“种花家”,以及具有政治使命意味的英雄人物兔子、鸡、熊、鹰等,隐喻世界不同民族或国家政权之间的冲突矛盾,以小见大,勾勒了中国从清末的落后挨打到革命时期勇于争取民族独立的顽强拼搏,最后实现民族独立的故事。虽然是真实历史的改编,但该作品作为动画影像艺术充分发挥了超现实内容的表达,隐喻式的空间、人物和情节设计,在国产动画作品创作和创新发展中独树一帜,提供了国产动画英雄类作品创作的一种政治隐喻传播的艺术思路。
利用动画形象来进行严肃形象的宣传,改变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近年来在国内外均有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2009年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上,张家界市市长赵小明作为此次音乐节的形象大使,不惜“丑化自己”,在音乐节的形象片中以手拿吉他、载歌载舞的卡通市长形象示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0年12月3日,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中,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发布中国法院的两组卡通形象——男女法官人物卡通形象和法院文化卡通形象“独角兽”。这里的“独角兽”也就是我国法律人所说的獬豸。它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长有一个独角,所以俗称“独角兽”。传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法官——虞舜时的司法官皋陶就曾饲养过獬豸,以帮其裁决疑难案件。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务省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外交使节就任仪式,卡通形象“哆啦A梦”正式接受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的任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动漫文化大使,承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动漫文化和提高对外形象的重任,这是日本在2007年11月1日启用动画形象阿童木为“海外安全大使”后所采用的第二个人气动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