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伦理塑造的单一性和多维性

(三)英雄伦理塑造的单一性和多维性

英雄伦理的形成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基因息息相关。英雄伦理一旦形成,会深深烙印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基因里。这些英雄伦理的传承和发扬都会体现在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艺术作品当中。从最开始的文字到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再到音乐、舞蹈、书法和绘画,最后通过话本和戏曲走入寻常百姓家。由此可见,要讨论英雄伦理的可塑性就必须从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里找到方法和规律。就如英雄伦理的产生和时代主要矛盾紧密相关一样,英雄伦理的塑造性也在文艺作品中体现出时代的特性。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塑造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现象,因为英雄观有时代特性,文艺作品有倾向性。英雄塑造的单一性就是指文艺作品中英雄塑造根据叙事目的和个人倾向以及时代特性形成的英雄形象的固定模式,表现为夸张和神化。纵观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后人在书写每一个英雄时都会进行外貌和事件的夸张描写甚至违背真实性的“添油加醋”。这种美化和神化方式与传统社会强调“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命运观不无关系。在文艺类作品中就表现得更加明显,英雄形象塑造过程中,通过夸张和想象从外表到所有英雄叙事的内容都会加入许多美化或者单一化的处理,从而形成绝对的英雄形象。

英雄伦理的单一、艺术形象中英雄的单一,归根结底就是社会价值的单一。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英雄伦理是“尊刘贬曹”,在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下,刘备被认为是“正统”,曹操被称作“枭雄”,用正义性压倒一切的方式去评价那个复杂的历史时期也确实有局限的地方。以至于在现当代艺术作品中,革命英雄的塑造大部分还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英雄塑造脸谱化,用大量积极的语言叙事和视觉叙事来塑造一个几乎完美的英雄形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社会审美的多元化和影像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在融媒体的环境下,人们的英雄观念和英雄伦理也在发生变化,慢慢接受了更加立体的英雄伦理和英雄形象。一个个更加接地气的、在大众身边的英雄不断出现,影视动画中的英雄塑造也变得多维,把人性和普通人气质加入英雄塑造当中,使得一个个英雄形象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地走进每一个观众的心里,并驱动大量的平民英雄涌现,最后形成当代的英雄伦理和英雄观。多维的英雄塑造也反映出了多维的英雄伦理,使得影像的社会价值更加凸显,英雄精神的引领作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大量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