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伦理观下的家国情怀追求
英雄伦理是讨论怎样看待英雄的个体角色和带有光环的英雄观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观经过不同社会和历史时期的变迁,人们对英雄的认识逐渐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从生理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在现实生活中也从特殊领域扩散到普通大众。这种转变是每个社会阶段的最大矛盾所决定的。在原始社会,勇猛的个人能够面对大自然和野兽。在封建社会,勇敢的军人可以在一对一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在面对国家和民族问题的时候,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精神的力量,一己之勇猛并不能拯救民族危亡,更需要智慧和坚韧的精神。金庸总结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比较完备的对民族英雄的认识,也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英雄文化的集中意识。中国文化基因里的英雄观必须有家国的意识和责任,这还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关。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大量的战争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局面,在战争的苦难中,才能更懂英雄的民族性和家国情怀。这是植根于中国人和中华文化基因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中华民族英雄伦理最大的评价标准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自古有之,是人们追求的崇高精神和人生的价值实现的目标,正因为有这些有着家国情怀的英雄在,在每次民族危亡的时刻,都有英雄前仆后继带领民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在当代社会,英雄伦理更加细化和具有普世情怀。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英雄的概念延伸到各个领域,把努力奋斗、勤劳奉献的精神和当代建设者联系起来,形成了更具广泛意义的英雄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对传统意义的家国情怀进行了细化,使得每一个为社会、为人民付出的人都被纳入英雄概念中,形成了集体英雄主义,使得整个社会识英雄、重英雄、践行英雄主义。由此,家国情怀细微化、英雄观普世化,让英雄伦理更具有实践意义。近年来,影视作品中英雄观的体现和传播效果都能说明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历史英雄和时代英雄更能激起人们的英雄情怀,也更能在影视动画中传播符合家国情怀的英雄事件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