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说与故事戏说的文本之殇

(五)故事新说与故事戏说的文本之殇

国产动画在不断地寻求自身的发展,在面对观众和市场的时候,怎样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动画作品成为当下动画创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动画公司和导演不断提升国产动画的制作技术,在文本上的体现就是动画文本对英雄塑造和故事讲述的结合正在努力跳出原有的框架。目前从商业考量的角度来讲,原有的经典文本成为很好的素材,但是照本宣科似的翻拍又很难引起观众兴趣。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观众拿影视翻拍和原版比较、影视作品和原著小说比较的现象。这就催生了故事新说和故事戏说的改编方式。

1.故事新说的新旧之辨

故事新说是影视文本改编领域常用的方法。故事改编就是在原有的文本基础上进行影视化的改编,影视化的改编要求符合影视文本的需求、符合影视的视听语言和符合影视的传播规律。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很多成功的改编案例,如红色动画《闪闪的红星》,在革命故事新说的同时不忘在正反角色的设计中加入多面的性格和丰满的人性色彩,在改编红色革命故事时更加注重新编故事的新鲜感、革命故事的严肃性和影视的娱乐性。按照这样的改编原则,故事新说更多是符合影视规律的改编而不是“新瓶装旧酒”。有部分红色动画的文本就是在“剧本荒”的基础上,为了完成功利的红色动画创作任务,随意更改革命史实和叙事环境,强行在英雄人物身上加上现代元素,这必定会造成了解历史的观众的反感。随着多元文化深入人心,人们在接受各种英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同时,也需坚定正确的历史观和尊重基本史实。

2.戏说文本的历史之殇

戏说文本在文学史上由来已久,自宋代世俗小说的兴起,人们就在戏本中找到了生活中八卦消遣的材料。戏说的本质是娱乐化,戏说从“野史”开始,其中加入了许多民间的道听途说和猜测,并进行取悦读者的夸张和“添油加醋”。但是在历史文本中,这样的改编就显得极其不严肃,甚至不尊重历史。首先,戏说的需求来自对商业化的追求。“好看”似乎成了当前影视作品的极致追求,在动画甚至动画电影进入商业市场以来,“好看”就成了类型动画片的标签,胡乱改编事实,对英雄人物塑造张冠李戴,甚至加入不存在的捏造人物等,极力追求“笑果”和效果,忽略文本的深度和事实的严肃性。其次,戏说体现出严重的编剧荒。如果说新说还是有创造力的话,戏说文本更多是对经典文本的杂糅和破坏。红色资源本就属于珍贵资源,在戏说的荼毒之下,会给人带来不正确的历史认知,更会使得大众形成歪曲的历史观。戏说文本中的英雄会失去英雄的历史沧桑感,在“万物皆娱”的时代,收住戏说的狂妄,让精致的英雄文本深入人心,用走心换取全民的娱乐狂欢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