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审美下二元对立的刻板形象
审美观念是在文化习惯中逐渐形成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英雄的认识和宣传也让人们逐渐形成了特殊的英雄观,而这些英雄观的表达,通过不同的文本体现出来。在影视作品中,这些英雄观和英雄文本的传达,让英雄视觉形象显示出深深的中华文化审美倾向,这些倾向有传统认知、民族认知、军事认知、国家认知等。但是这些认知的基本特点就是“一元”审美形成了刻板的英雄形象,在“二元”对立的影响下,人们对英雄观的理解也变成对与错、黑与白、好与坏的简单审美倾向。
1.一元审美的刻板形象
一元审美来自对英雄的崇拜、对积极的事物的追求和狂热。在以人为社会活动基数的时代,人们强调英雄在个人力量、气质、能力和精神上达到最大的期待值,这种一元审美的确带有人们的某种自然崇拜和个人崇拜,甚至把英雄进行神化。在英雄的塑造过程中,英雄的叙事光环体现得尤为明显。从视觉叙事的角度,英雄的体型、表情、姿势、动作和力量等都会进行浓墨重彩的表达,甚至不管从英雄创作还是从接受角度都会给予英雄某些天然的视觉光环,以至于角色没有达到观众的期望都会觉得是对英雄形象的损害。这就形成了刻板的英雄形象,而且还很难矫正。
2.二元对立的简单审美
二元对立的审美主要是由是非问题上的简单思维造成的。二元对立的文艺审美经验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植根于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向来忠奸分明的态度使得任何艺术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明辨是非的倾向。二是二元对立的倾向能更加有力地进行积极叙事,通过反面对比更好地烘托出积极的价值观和叙事策略。三是叙事容量的影响。从长篇叙事到短篇叙事,从舞台叙事到影视叙事,二元对立都能更好地在一个叙事场景或者多个叙事场景中形成矛盾,推动叙事发展。二元对立的审美在人物设计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审美和审丑的问题。审美是审美,审丑还是审美。用美丑对比来让人们更好地审美。在动画人物设计中,我们也容易分辨出勇武正直的正派人物,大腹便便或尖嘴猴腮的反派人物。这就是二元对立审美下的动画视觉效果。但是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加强调“美美与共”,用多元的性格和多元的视觉形象来塑造影视动画人物,使得影视动画的视觉叙事跳出视觉套路,让人沉浸于叙事中,获得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