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化模式激发影视产业链动态循环

(一)全龄化模式激发影视产业链动态循环

从题材选定、创作生产、多屏推送到全媒体评价,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倒逼传统影视产业从单一闭合式循环向交互融合式循环转变,主要包含影视产业链的宏观循环与影视受众(用户)的微观循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影视作品故事内核、外在形态的全龄化,是激发影视产业链动态循环的重要力量。

1.构筑影视衍生品全龄化产业链

传统影视产业衍生产品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儿童玩具、儿童用品等低幼型文化创意衍生产品,而当下不少公司和项目已在积极尝试构筑全龄化的创意衍生品产业链,以求实现同一内容IP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了满足粉丝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项目开发商从受众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融入现代科技和美学经济元素,推出小空空系列U盘、拼脸系列眼罩口罩、小空空挂件、美杜莎耳机等一系列创意衍生品,渗入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前,电影出品方、发行方和阿里鱼就已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推出定制邮票、美妆产品、服饰、珠宝饰品、母婴产品、居家日用品、玩具、乐器、零食、3C产品和文具等衍生品,几乎涵盖了全龄段用户群体。动画电影《精灵王座》除了推出百余种衍生品外,还在VR电影、VR游戏等方面有所突破,打通电影、网络综艺、网络剧、玩具衍生品等全龄化产业链互动娱乐体系,构架出完整的泛娱乐生态。动画电影《摇滚藏獒》的目标也是全球市场中的全年龄段观众,采用全方位的系列衍生品、电影主题公园等方案,开发“中国的投资+中国的IP+好莱坞的制作团队”的新模式,让中国的动画片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2.助推全龄化的影视衍生节目

近年来,随着影视制作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各运营主体对影视节目内容深度开发意识的逐渐增强,伴随着流行文化产品派生出一类既具有母体节目基因,又能满足受众需求,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内容形态——影视衍生节目。影视衍生节目显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所指的影视衍生品,前者倾向于作品类型和形态的表述,而后者更倾向于影视节目的营销和商业价值开发。影视衍生节目的出现具有很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市场竞争背景,是中国影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影视业从原本简单的影视产品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内容、营销、衍生品和衍生节目的四重互动:通过自主原创、外包制作或模式引进的方式生产出大量的影视作品;通过视觉包装、品牌营销和广告经营实现对影视作品的推广营销;通过周边活动、大型活动和艺人经济等实现衍生品的拓展;通过各类活动反哺内容生产,衍生出新的影视节目,并推动影视生产营销的多次内外循环。由此可见,影视衍生节目作为影视产业体系四重互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扩大了本身母体作品的内涵和外延,又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实现影视作品的再次扩大、推广和拓展的内外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的成功,刺激了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从小荧屏跃身大银幕,2012年暑假,依托《喜羊羊与灰太狼》衍生的真人版动画片《我爱灰太狼》上映。而在《熊出没》系列的运营中,由电视动画衍生出的动画电影在前作“合家欢”的基础上,成功打造了“众家欢”的电影模式,让观影人群从“一家三口”升级为“一家三代”,推动了爷爷奶奶带着孙子进影院观影,实现了观影人群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