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场生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化浪潮对影视创作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创作愈发呈现出商业化和国际化的倾向。市场化即以商业为本、盈利为目的,国产动画创作开始探索在传统民间故事母题基础上的现代情节融入,以及基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英雄人物塑造。由此,逐渐出现了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并能够得到广泛甚至跨文化传播认同的作品,而其中的英雄人物作为主体,也呈现出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过渡:
《阿凡提》(1979)通过带有民族性的系列故事,以跨文化的视角实现本民族价值观的植入,同时在审美风格上体现了一种跨文化的差异性。《宝莲灯》(1999)通过一个神话故事的内核,将现代商业化尤其是迪士尼动画生产的国际化手段运用于其中,将民族化的英雄形象进行符合国际化传播的市场包装,极大地拓展了国产动画创作的艺术空间与叙事内涵。《麦兜故事》(2001)通过塑造现代社会动物隐喻的角色“麦兜”,表现出了香港社会高度商业化和紧张的现代生活节奏下平凡、可爱又不乏睿智的平民英雄形象。《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中的英雄人物蛮吉完全颠覆了传统中国以民间神话为原型的动画创作规律,除了在形象塑造上兼顾民族性外,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故事所承载的英雄事迹高度国际化,是一种市场化运作背景下国产动画英雄人物创作向美国和日本动画靠拢的创作策略和趋势。《小门神》(2016)则通过一种超现实的故事内空间建构,将具有现实特色的英雄人物植入虚幻的神话体裁中,从而达成轻松而又具有精神抚慰作用的英雄人物叙事结构,符合当代公众对于动画电影的英雄情结与娱乐需求。
千禧年以来,许多中外合作的动画作品仍旧以中国英雄神话与传说故事为背景,如《功夫熊猫3》(2016,中美合拍)、《白蛇:缘起》(2019,中美合拍)两部经典作品通过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生产,塑造了以全球观众为受众的英雄形象,传播了东方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尤其是社交自媒体的兴起,各类影视平台型媒介(如哔哩哔哩网站、优酷、腾讯、爱奇艺等)中动画频道尤其是原创动画频道的出现,吸引了大量动画爱好者和独立创作企业推出更多的动画作品,更加丰富了市场化国产动画的数量,诸如《围棋少年》(2005)、《秦时明月》(2007)、《星游记》(2011)等以市场为主导、青少年群体为受众的英雄类动画作品,更吸收了日本、美国动画创作的故事风格,达成了中外融合的市场化动画英雄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