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神话

(一)民间神话

作为国产动画创作的常态化手法,取材自民间神话是最直接、最有效且最能发挥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凝聚作用的途径。民间神话具有流传广、接受程度高的特点,而且民间神话起源于民间,是大众对自我生活和精神需求的提炼与总结,具有通俗性和生活化的特点,且凝聚着民众的一种精神期待。因此,英雄人物成为民间神话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最具象征性和典型性的符号内涵。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生活等客观条件,为民间神话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和创作空间。尤其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凝聚古人对生命的认知智慧和精神膜拜,无不在其中塑造了具有典型认知意义和精神符号意义的英雄人物。此外,我国封建社会不同阶段的优秀神话故事如《白蛇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现代社会的如玄幻故事人鱼传说等,都将英雄作为凝聚故事内涵和强化其民间传播性的重要元素。国产动画可视为电子技术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也可视为一种传播媒介,其内容自然也离不开民间神话故事的再生产与再传播。

因此,源自民间神话故事的国产动画英雄人物作为传播主体,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价值。民间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且作为代代相传的产物,逐渐凝聚为一种具有民族性的故事“母题”,从而具有强烈的民族记忆价值。基于此,民间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具有高度的接受性和精神引领性,成为当代国产动画创作的绝佳题材。

当前,我国现有的动画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动画片,此外,近年来也出现了将《西游记》《白蛇传》等民间神话故事作为动画题材再创作的动画电影。比如以《西游记》为原型的动画作品,从《大闹天宫》(1961)到《西游记》(1999)再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以“哪吒”为原型的《哪吒闹海》(1979)、《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等,不同视角、不同片段和共同的英雄人物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将民族符号再影像化的重要渠道。而这些民间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则成为凝聚大众精神共识、承载民族美好精神期望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