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中国风审美和差异化叙事
中国的影视动画产业近几十年来追赶国际的风格被很多人注意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四个自信”的提出,人们开始在国际视野的追逐中进行文化的“回溯”。纵观整个历史我们发现,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繁荣的确和经济、政治实力匹配。经济和政治实力强大的唐朝,不仅拥有广袤的政治版图,也形成了“万国来朝”的盛况,特别是万物并包的文化自信造就了多民族文化的繁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无不是以经济和政治实力为基础的,并且以此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文化基因可以经受住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对文化的渴求也开始了新的变化。近年来,在文化领域掀起的中国风就是很好的例证,人们在很多研究领域开始构建中国学派,同时实践层面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歇。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开始放眼看世界,不断在解决民族危机和国家建设中向西方找答案和方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加入WTO,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人对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很多领域都是不自信的。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越,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的自信回来了,当视角转向文化领域的时候,中国风的回归似乎成了顺其自然的呼声。
中国风的实践的确对国内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一个中国风概念,唤起了人们对京剧的热爱,对汉服的追捧,对水墨的钟情……似乎中国的文化自信从未失去过,只是这种感觉只有在如今中国实力强大的背景下才被热情地释放。中国文化的IP不仅在国内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的力量,在国际上也被证明具有可行的传播思路。例如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和《花木兰》的动画版本和真人电影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说明中国风作为中国影视动画国际传播主流的思路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具有明显中国元素的影片都是迪士尼出品,为什么中国本土制作的动画就不能做到如此有影响力,深究原因还是国际叙事和英雄观的差异。不得不承认,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影视制作公司占据了英语语言区强大的传媒市场,另外中西方的英雄观存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这对于深受强调个人的西式价值观影响的观众来说,在接受强调集体的中国式价值观时会形成一定的壁垒。“和而不同”,中国的智慧似乎也能找到更好的方案,怎样在中国风的传播中,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和差异化叙事,是中国影视动画产业仍需努力的方向。中国的影视动画产业,需要借助这阵“东风”更好地作为,而不是陷入民族主义的文化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