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化模式呼唤影视文化审美批判

(四)全龄化模式呼唤影视文化审美批判

1.引发审美教育的艺术思考

传统文化的审美历来注重体现高雅与通俗的统一性,毫无疑问,影视艺术所形成的视频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文化审美形式,但更多时候,其仅仅是作为一种“生活休闲”而存在,其大众文化的价值还没有被艺术界、教育界充分挖掘和重视。其实,具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影视作品,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有被受众赏析和品读的价值,还应该放大其作为文化产品中最重要的“审美属性”和提升其“休闲教育”的功能,从而提高受众的视觉素养。全龄化模式虽然解决了许多创作难题、营销问题和传播困境,但在本质上并没有提升影视作品的大众文化品质和水准。

2.引发多种文化的交融与汇聚

近年来,粉丝文化在大众文化体系中异军突起,在影响文化产业内容与形式的同时,也在开始改写社会心态与审美倾向,集中表现为影视制作机构在选择题材、选择演员、设置故事情节等环节中,完全以粉丝的审美趣味为导向。全龄化模式在工业化制作流程的推动下,演变为粉丝文化与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的渗透,又进一步叠化出蔚为壮观的青年亚文化与西方文化碎屑的特质。

3.引发符号化消费现象

全龄化模式衍生出大量工业化文化产品,使得大众传媒虚拟出的欲望、价值、追求,演变成受众越来越具象化的消费符号,实现了从偶像的生产转向偶像的消费,这是文化(包括艺术和娱乐)的一个重要转变,而影视的审美文化特质也在这种转变中彻底向消费性倾向沦丧。全龄化影视作品在简单化、模式化的产业链中得以快速流行、大量复制,于是话题消费、时尚消费、奇幻消费和童话消费便层出不穷。

4.严把国产动画作品的出口关

国产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输出产品,理应着上浓厚的中国元素和渗透积极的东方美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出口的作品一方面应该是国内的佼佼者,另一方面,应该是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中国形象的使者,应比输入的产品审查更加严格。影视文化产业的运行是一个经济行为,既应符合经济规律,又不应忽略了美学内涵,应积极倡导用美学经济的理论去指导创作、衡量作品。只有高度强调审美在经济中的突出作用,高度倡导审美价值是文化商品的主要价值,才能真正严把文化商品的出口关,真正降低文化商品“唯实用性价值”的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