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流建构

(二)主流建构

不同于取材自民间神话传说的国产动画,国产动画传播主体还有大量以主流和精英意识为题材的形象。作为更具有现代性和政治性的国产动画传播主体,对取材自真实事件的英雄人物进行建构与包装,宣扬民族精神、凝聚民众意志,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某一阶段的主流意志需求,构成了当前国产动画英雄人物传播的另一大主体。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典型动画作品《渔童》(1959),将故事背景设置于鸦片战争后期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之下,一个传奇的“渔童”英雄形象在惩恶扬善、保护民众、打击侵略者的事件中被塑造出来,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语境下成为宣扬民族精神、传递国家美好未来的神话形象。同年的另一部主流动画电影《济公斗蟋蟀》(1959)中,济公作为一种凡俗又睿智的英雄人物形象,在诸多小故事中被塑造为解救深受压迫的底层民众的英雄人物,同时借助济公的人物形象,宣泄公众对于恶霸强权的愤恨和对英雄的一种期待与赞扬。《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中龙梅和玉荣两姐妹被塑造为理想的共产主义“红色”接班人[1],两姐妹自小深受革命意识的教育,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奋不顾身,将共产主义主流理念意识植入两位英雄人物之中,成为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成功典型。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产动画电影中英雄人物的塑造普遍具有典型的政治立场和主流价值观的植入的话,那么到了当下,国产动画电影中英雄人物的主流建构仍然较为普遍,只是英雄人物所承载的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服务于美学风格,更加符合大众接受需求,因此变得更加通俗和更加隐晦而已。如《藏獒多吉》(2011)通过中日两国的技术合作,以及在内容上对民间文学故事的改编,讲述了西藏草原上汉族少年与藏獒之间的故事,在冒险、温情的主题之外传递了民族间相亲相近的主流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