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与政治动员
英雄人物作为一个符号,在跨文本、跨媒介的创作中实现了符号多重意指作用的叠加效应,并在受众的读解过程中达成了意义的开放解读。基于巴特符号的意指实践作用,在巴特的二级意指系统中, “能指”并不因为找到了“所指”就停止了“意指活动”, 而是与“所指”一起形成一个更大、更新的符号的构成因素——“能指转化”,使第二性符号系统能从语言结构以外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新的意义[12]。符号在多层次的表意过程中形成了“能指+所指→新能指+新所指→上级能指……”这样反复叠加的符号表意系统。动画英雄人物作为一种符号,也同样形成了多重“能指+所指”表意下的意指嵌套层次关系。从最直观的视觉符号而言,动画英雄人物就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而其“所指”则指代了一个兼具个人救赎使命或民族救亡使命的英雄,而这个英雄进一步的“能指”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其“所指”是内嵌民族精神和情感投射的潜在民族精神意识。更为深层次的“意指”实践则可从政治层面去挖掘,英雄人物往往通过特殊的情节故事来建构,这个情节故事的背景、情节指向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英雄的精神价值。纵观我国动画英雄作品的事迹,大部分都是以拯救民族危亡、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情节故事出现的,如《九色鹿》将情节背景放置于某个暴君统治下的朝代,民众生活困苦之时,出现了帮扶民众的九色鹿这一英雄神话形象;《渔童》同样采用了以神话英雄来救援现实困境的情节,以渔童隐喻百姓困苦生活中的救援者英雄形象;《草原英雄小姐妹》则将背景放置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真实事件改编的方式,通过英雄小姐妹的举动塑造普通百姓不畏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英雄形象。
可以看出,国产动画英雄人物的叙事中往往具有历史背景,或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如草原小姐妹、毛泽东等;或塑造某一历史背景下的神话传奇,如孙悟空、哪吒、女娲等。但不管怎样的情节叙事与人物形象塑造,都形成了多重“意指”关系的符号表意过程,而最为核心的一个“意指”实践即意识形态层面的政治意义,如草原小姐妹不顾自身安危、保护集体财产的行为,孙悟空降妖除魔、保一方安宁的英雄行动,还有九色鹿、渔童对贪官污吏尤其是欺压百姓的统治者的惩罚等政治隐喻意义,均借助英雄人物的动画创作得以更深层次地表达。
其实,挖掘英雄人物的政治动员价值在美国、日本的动画作品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美国漫威动画作品中不同类型、形象的英雄,本质上都是依靠拯救平民、保卫一方安康的故事情节彰显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些角色被赋予了美国正义为本的普世价值观,试图间接宣传并传播美国自由、民主、和平的意识形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