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士剑客的英雄反叛史
在传统的英雄叙事中还有一部分发源于冷兵器时代的英雄思维,那就是侠士剑客伸张正义,游离在法律边缘的个人英雄主义。这种英雄主义的核心就是“替天行道”,缺少法治的思想。所谓的侠士剑客在中国历史上有其特殊的发展脉络。在法制不健全或者朝纲混乱的时代,剑客侠士承载的社会使命就是对“不平事”伸张正义、锄强扶弱。这些不管是个人使命还是作为侠士剑客的群体使命,都是站在一定的社会认识和是非评判基础上产生的。在混乱的年代,人们呼唤英雄、崇拜英雄就是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期盼,从而形成了以英雄崇拜为基调的武侠文化。从《三侠五义》开始,世俗小说进入了武侠的世界,武侠文本经历了话本到小说的演变,武侠世界的英雄叙事就是以侠士剑客为主的群体对社会和制度的反叛,这中间有对外来侵略的反叛,有对朝纲腐败的反叛,有对邪恶势力的反叛等。因此,武侠中的英雄叙事反叛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对整个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叛。另外,历史中的农民起义和民族反侵略战争都被纳入到了武侠的叙事范畴。这种反叛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文艺作品中人们对英雄的歌颂,对正义的渴求,对海晏河清的向往值得我们重视。
动画中的侠士剑客,因为其叙事的需要也会被加入很多传统武侠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来说会产生很多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误导,或者说在动画中通过影像和价值导向的放大作用,在青少年的价值引导方面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首先,英雄叙事过于夸大个人英雄主义,缺乏对集体主义和科学是非观的重视,容易造成青少年只关注个人英勇而不注重团队协作,甚至形成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这在当下的青少年教育中也逐渐被重视。其次,传统武侠中的英雄文化是建立在人治思维,或者是对人治思维的盲目推崇上的,滥用私刑在人治思维下成为普遍认识。但是在当下的法治思维下,片面强调侠士剑客的精神很容易形成对英雄的误解,导致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无视法律。在社会文明法制化的今天,侠士剑客只能作为一种武侠艺术去欣赏。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这些英雄的反叛只能在特定历史中才能散发出其应有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