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红色文化中的英雄形象研究较多,其他的英雄形象研究较少

(二)对国内红色文化中的英雄形象研究较多,其他的英雄形象研究较少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国动画英雄作品时,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聚焦在红色人物这一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文献资料:一是在综合性研究层面,廓清了国产红色动画的概念及特征,如《红色主题动画片:历史叙事与儿童语言的美学创新》[11]《红色文化题材的动画创作研究》[12]《动画电影:寻找个性化和人格化的形象》[13]《红色动画弘扬核心价值观》[14]等文献。二是在作品创作层面,梳理了国产红色动画中的人物角色塑造手法、造型设计变迁和角色性格特征等,寻找到了特定的创作规律,如《国内红色动画英雄角色塑造研究》[15]《主旋律动画片的非语言符号与红色文化传播——以动画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16]《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方式宣传党史——我国首部红色题材3D儿童动画电影〈冲锋号〉大家谈》[17]《红色经典题材动画电影创作的传承与创新——以动画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18]《主旋律电视动画:“红色经典”传播与“红色基因”传承》[19]等文献。三是在红色文化的转化性层面,深入研究了地域文化与红色题材动画创作之间的关系,如《〈湘江1934·向死而生〉:开创广西动画电影历史的佳作》[20]《红色题材动画电影的广西探索》[21]《广西桂林红色动画文化研究初探》[22]《“红色动画”与江西》[23]《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与动画创意的融合》[24]等文献。但是,红色人物形象仅是国产动画角色中的一部分,诸如哪吒、齐天大圣、威力童子、海尔兄弟、葫芦兄弟等国产动画中的英雄符号,却少有文献从动画英雄的角度予以宏观阐释,也少有文献在方法论上对如何塑造动画英雄角色的形象进行微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