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歌剧

喜歌剧(Opera-comique[法])

Opera-comique,其意为喜剧性的歌剧,泛指十九世纪包括对白的法国歌剧。此类歌剧中的演唱,咏叹调往往不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而是采用浪漫曲、分节歌、舞蹈歌曲乃至讽刺歌曲及对白等表现世态风俗题材。

十八世纪时,唯有享有官方特权的巴黎歌剧院可在巴黎上演正歌剧,其他的剧团只能在巴黎近郊演出相声剧和喜剧。在法瓦夫人(Favart)的倡导下,这些剧团尝试在对话中加入咏叹调,充实喜歌剧的表现形式。一些作曲家如费里多尔(Philidor)、蒙西尼(Monsigny)、格雷特里(Gretry)等大力提倡。十九世纪许多城市建立了喜歌剧剧院更加强了这一剧种的音乐气氛,出现了布瓦尔迪约(Francois Adrien Boieldieu,1775~1834)的《巴格达酋长》(1800)和《白衣夫人》(1825),奥柏的《魔鬼兄弟》(1830),唐尼采蒂的《军中女郎》(1840)等作品。

《军中女郎》剧情大意:

幼时被军士苏尔皮齐欧皮在战场上收容的玛丽,一直服务于军队后勤工作,某日玛丽从悬崖失足而为青年农民托尼欧所救,因而两人萌生爱意。托尼欧毅然参军,后升为团长,希望与玛丽成婚。但玛丽生母伯爵夫人寻来,将失散之女接回巴黎,欲将玛丽嫁给一位年轻伯爵。此时团队冲来“救援自己的女儿”。玛丽唱出对团队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伯爵夫人深受感动,终于同意她与托尼欧之婚姻。

剧中玛丽所唱“我在军营中……”、“军中歌”,玛丽与托尼欧的二重唱“我心怀恳切热望”以及剧终前的大合唱为人们久传不衰。

喜歌剧虽为喜剧性体裁,也可表现感伤的故事乃至悲剧的内容,有时可称为抒情喜剧。早期喜歌剧的终结总是皆大欢喜,而比才的《卡门》却是卡门被杀的悲剧结局。形式上多用舞蹈歌曲、分节歌,而咏叹调只有一首由霍塞的乡村未婚妻米卡埃拉在第三幕所唱的“我说我什么也不怕”,按喜歌剧的音乐形式,也可称其为浪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