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

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虽然引起欧洲社会的急剧动荡,然而在意大利,不管帝国兴衰,风云变幻,斯卡拉仍然是要有新的歌剧满足它的冬季演出的,歌剧艺术的发展始终没有停顿。

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整个欧洲,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现实又直接影响着艺术家们。正歌剧早已走向穷途末路,就连莫扎特那样的天才之作,《狄托的仁慈》也不能挽救它风雨飘摇的命运。古老的罗马神话故事已经显得陈旧过时,而窗外发生的事却是那样令人兴奋。于是这一时期的歌剧萌发出一种企图靠拢话剧的强烈愿望,在这个舞台上表现许多生动的当代人的生活题材。

以罗西尼、唐尼采蒂和贝利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流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这一流派的作风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当时为整个欧洲文化社会所瞩目的法国歌剧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受到文学、戏剧的均匀节奏流动的感染,显示出连贯性的特点。特别是罗西尼之后的唐尼采第和贝利尼,剧情内容的严肃性质和情感处理的浪漫色调,构成了早期浪漫主义的“半正歌剧”的特征。

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清楚地感到,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有那么多的明显特征足以说明它来自歌剧前辈们所形成的华丽作风。罗西尼取材于伏尔泰的悲剧和塔索诗篇《解放了的耶路撒冷》的歌剧《丹克雷蒂》中用了许多与原作同样的诗体,表现同样的意念。假如说巴黎的观众追求尝新的话,那么,意大利的观众爱喝的就是把从前各种已有成分加以混合调制的鸡尾酒。意大利民族歌剧也正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