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

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

比才出身于声乐教师家庭,十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古诺及阿列维。十九岁获罗马大奖。早在学生时期即创作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和轻歌剧《米拉克尔博士》、喜歌剧《画家与爱情》。二十五岁时写了歌剧《采珠者》,这部作品虽然不够成熟,但充满异国情趣,色彩旖旎,主导动机运用灵活,受到柏辽兹的好评。比才一生写过近十部歌剧,但最受欢迎的却是因初演失败而令他忧郁死去的《卡门》。

三十三岁那年比才正在巴比松写轻歌剧,普法战争爆发,他参加了国民自卫队。巴黎公社被镇压不久他立刻谱写了讴歌“为自由生,为自由死”的《卡门》。作为龙骑兵的霍塞杀死了卡门,就是扼杀了以烟厂女工卡门为代表的下层人民的自由。

《卡门》是法国歌剧史上最佳精品,也是当今舞台上演最多的剧目。这部作品虽然保留了浪漫主义者们热衷的西班牙背景,但它的内容实际上是面向现实生活的。《卡门》以感情强烈的冲撞而取胜,作曲家善于以鲜明的对比效果体现戏剧张力,例如终幕把一对为自身的爱而激烈争斗的情人置身于欢乐的群众场面的背景中,达到震撼人心的高潮。《卡门》的人物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通俗,音乐多用舞蹈歌曲及分节歌曲写成,节奏富有活力,曲式简洁紧凑。比才的配器织体清晰,色彩绚丽,造型生动,显示了魅人的个性特色。

尼采曾经在一封信里写道:

“昨天,我第二十次听了《卡门》。……我真嫉妒比才,他居然能这样大胆地写出这般富有感情的音乐!这种南方的、晒黑了的感情……它作为一种命运,作为一种灾难,天真、残酷,就像大自然一样,霍塞最后喊叫:‘是我把她杀死了,我亲爱的卡门!’ 像他那样把爱情表现得如此严峻,如此可怕,是我从没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