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大师的创作
2025年10月13日
第九章 歌剧大师的创作
就像所有艺术品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民族的和个人的风格烙印那样,每一部歌剧作品都带有自己特殊的风貌。本书在第二章讨论歌剧发展的沿革和类型时,就已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到了各个时代的和某些地区的歌剧艺术的一般特征,除草创期歌剧作家外,我们曾特别提及C.蒙特威尔第的序奏、序幕、感情处理、主调音乐写作、戏剧性宣叙调以及牧歌风重唱写作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又涉猎到那不勒斯乐派歌剧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的歌剧所显示的创造性成果,他写有一百一十五部歌剧,不尚浮华,强调音乐的抒情功能,他确立了意大利式“快—慢—快”序曲形式,成为后来交响曲的先导,以及返始咏叹调、器乐宣叙调、半音阶和声处理、声乐花腔的运用等。还曾提及J.-B.吕利对法国早期歌剧的贡献,他创建巴黎歌剧院,在歌剧中随“舞国”法国人的审美时尚而加入芭蕾舞场面,《卡德摩斯与赫耳弥俄涅》是出自其手笔的法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悲剧,他重视合唱在歌剧音乐中的作用和带伴奏宣叙调的夸张表现,他的序曲以“慢—快—慢尾声”的形式形成法国歌剧序曲的独特风格。J.P.拉莫继承吕利的歌剧传统,更多地加入舞蹈场面,但其创作更重于理性表现,他在包括歌剧的各类创作中,特别在其理论著述中为近代功能和声提供了历史性的理论基础,等等。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将进一步地对一些主要代表人物的创作风貌作进一步的分析。对一般读者而言,论述距今时代过久的早期歌剧作品风格,讨论那些姓名、作品都已被岁月湮没的作曲家的创作特征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此这一章就从十八世纪的亨德尔、格鲁克等开始,因为在今日的音乐会舞台上,我们还不时地听到声乐家在津津有味地吟唱着他们的作品。